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歇後語的構成

教育2.69W

1、鼻孔裏灌米湯——夠受的;

2、炒了的蝦米——紅人(仁);

3、揍雞毛——壯膽(裝撣)子;

4、冬瓜皮做甑子——不爭(蒸)氣;

5、豆芽炒蝦米(小蝦)——兩不值(直);

6、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7、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

8、火燒旗杆——長歎(炭);

9、梁山泊的軍師——無(吳)用;

10、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11、鹹菜燒豆腐——有言(鹽)在先;

12、隔着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13、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14、百尺竿頭掛剪刀——高才(裁);

15、老爺下轎——不(步)行;

16、老公拍扇——悽(妻)涼;

17、一腳踢翻煤油爐——散夥(火);

18、大胖小子抓週——小人得志;

19、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

20、百川歸海——大勢所趨。

1一2年級必背歇後語20個 歇後語的構成

歇後語的構成

歇後語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説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

漢字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滄桑的沉澱、淬鍊、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其中歇後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後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1一2年級必背歇後語20個 歇後語的構成 第2張

歇後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經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説,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歇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