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每履之翻譯

教育1.62W

履的意思:踩,走。整句的意思是:每當踩踏到窪地。該句出自《習慣説》,《習慣説》是清代古文家劉蓉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作者少年在書房中讀書的事情,告訴人們:一個人是很容易適應外物的,適應了外物,也就由不習慣變為習慣。而習慣養成之後,對外物是否合理,對外物的是非優劣,往往也就不加詳察,不予追究了。

每履之的履的意思 每履之翻譯

《習慣説》原文

習慣説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來室中,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

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習慣説》翻譯

清代文學家劉蓉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裏讀書。他低下頭讀書,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這屋有處窪坑,直徑一尺,逐漸越來越大。每當踩踏到窪地。起初,劉蓉感到很彆扭,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

一天,父親來到屋子裏坐下,回頭看看那處窪坑笑着説:“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什麼能治理好國家呢?”隨後叫僕童將窪坑填平。父親走後,劉蓉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裏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心裏一驚,覺得這塊地方似乎突然高起來了,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以後踏這塊地,仍舊還有這樣的感覺。又過了好些日子,才慢慢習慣。

唉!習慣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厲害的啊!腳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適應坑窪;時間久了,窪地就彷彿平了;以至於把長久以來的坑填平,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卻認為是阻礙而不能適應。所以説君子做學問,最重要的就是開始時需謹慎。

《習慣説》註釋

習:積習、習慣。

蓉:作者自稱。少:年少,年齡小。

養晦堂:劉蓉居室名,在湖南湘鄉縣。

俯:低頭。

弗得:沒有心得。

旋:徘徊。

徑尺:直徑一尺。

浸(qīn 侵)淫日廣:日漸向外擴展。

履:踩,走。

苦:總是。躓(zhì):絆倒。

語之:對他談了這事。語,告訴。

顧:看。

何……為:哪裏還談得上……。

童子:未成年的僕人。 平:填平。

蹶(jué)然:受驚而疾起的樣子。

坦然:地面平坦的樣子。

既:已。

中(zhòng)人:適合於人,這裏是影響人的意思。中,深入影響。

不與窪適:不能適應凹地。適,適應。

窪者若平:走凹地像平地一樣。

故:緣故。

窒焉:受阻礙的樣子。窒,阻礙。寧:安寧。

慎始:一開始就慎重。

《習慣説》賞析

這篇短文,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寫出了大道理。由此及彼,因小見大,發人深思。作者先寫少年時代在養晦堂西側的一間小房子裏讀書的情景。“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這一描述,就生動地勾勒了一個善於思考的讀書人的形象。

書房裏有一塊窪地,愈來愈向外擴展。在這塊地上踱來踱去,當然很不自在。可是時間久了,卻習以為常了。等到填平這塊窪地,卻又感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經過一段時間,這才恢復到正常的感覺。窪地踩慣瞭如履平地,一旦填平,反而感到不適應。

這是什麼緣故呢?作者深有感觸地説:“習之中人甚矣哉!”這是一篇之警策,撮辭舉要,統攝全文。習慣成自然,這是一個很樸素的真理。由此推論,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乃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文章最後的結論是:“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意即治學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有了良好的習慣,就有了良好的開端。這一體會,不僅對育才樹人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做好一切事情,都有着普遍的借鑑作用。

每履之的履的意思 每履之翻譯 第2張

《習慣説》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具體的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習慣成自然,這是人人常説也人人熟知的道理。養成好習慣,一生終身受益;養成壞習慣,一輩子受害無窮。這篇文章就是作者為了告誡世人治學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於是通過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寫的一篇文章。

《習慣説》作者介紹

劉蓉,字孟蓉,又作孟容,號霞仙,湘鄉人。咸豐四年(1854年),隨曾國藩在湖北、江西與太平軍作戰。咸豐五年(1855年),從羅澤南由江西回援湖北。其弟戰死蒲圻,送喪歸籍。咸豐十一年(1861年),駱秉章督師四川,被聘參贊軍事。以知府加三品頂戴,署四川布政使,明年實授。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軍由滇、黔人川時,赴前線堵截,石達開兵敗大渡河,自投清營,乃將其檻送成都後殺害。

同治二年(1863年),奉命督辦陝西軍務,擢巡撫,率軍進駐廣元。同治四年(1865年),克階州,擊滅四川地方起義軍和太平軍餘部。不久,以泄露密摺,降調革任,仍署巡撫。同治五年(1866),因病開缺,仍留陝辦理軍務,與巡撫喬松年不和,所部楚軍三十營被西捻軍張宗禹擊潰於灞橋後,革職回籍,著有《養晦堂詩文集》、《思辨錄疑義》等。

標籤:翻譯 每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