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代表作原文

教育1.35W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世稱為“詩聖”。杜甫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青少年時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過着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後來,朝廷派其擔任河西尉,但杜甫不願意任此官職,朝廷就將其改任右衞率府兵曹參軍。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之後杜甫棄官入川,躲避戰亂,在這期間,創作了《登高》、《蜀相》、《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作品。

杜甫稱為什麼 代表作原文

代表作《登高》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翻譯

秋風急秋氣高猿聲悽哀,洲渚青沙灘白鳥兒飛回。

落葉一望無際蕭蕭墜下,長江不見盡頭滾滾湧來。

萬里悲秋最恨常作過客,一生多病獨自登上高台。

深為憾恨鬢髮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登高》註釋

1、登高: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習俗。

2、猿嘯哀:指長江三峽中猿猴淒厲的叫聲。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沙:江邊沙灘。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迴旋。

4、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風吹落葉的聲音。

5、萬里:指遠離故鄉。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

6、百年:猶言一生,這裏借指晚年。

杜甫稱為什麼 代表作原文 第2張

《登高》賞析

整體賞析《登高》可能是《九日五首》中的一首,只因寫得格外成功,遠勝其餘四章,故爾為編詩者獨立出來。此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

《登高》創作背景

《登高》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託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待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

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杜甫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裏,過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杜甫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對自己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