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民俗學學科的緣起是什麼

教育1.83W

民俗學(folklore/folkloristics)是一門針對風俗習慣、口承文學、傳統技藝、生活文化及其思考模式進行研究,來闡明這些民俗現象在時空中流變意義的學科。那民俗學學科的緣起是什麼呢?

民俗學學科的緣起是什麼

1、民俗學從學術屬性來説是一門兼具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性質的交叉學科。民俗學產生於19世紀初的歐洲。英國在產業革命之後,成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國家。它的社會文化和風俗習慣與過去以農牧業為主的封建社會的形態,有着很大的差異。這種現象引起不少學者產生一種從科學上給予解釋的訴求。

2、民俗學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格林兄弟。但是,民俗學(folklore)一詞卻是1846年才由英國考古學家湯姆斯(W。J。Thomas)首先提出。在此之前,民俗學在德國被稱為人民學(volkskunde),在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被稱為大眾古俗(popular antiquities)或俗文學(popular literature)。1846年,湯姆斯在寫給《雅典娜神廟》雜誌的信中,提出用folklore一詞來概括此一新興的學科。從此以後,民俗學風靡歐洲。這個概念的早期含義是指民眾的知識或學問,內容包括傳統的風俗習慣、民間信仰、民間故事、歌謠、諺語等。由於民俗現象的普遍存在,以及由於近代許多民族、國家要求民族自我認識、爭取民族獨立和某些資本主義國家統治殖民地的需要,使這門學科得到廣泛深入的發展,遂成為社會科學中一門引人注目的學問。

3、實際上,19世紀後半葉的德國民俗學家萊因霍爾德·科勒(Reinhold K?hler)用“folklore”(民俗)來指稱學科研究的對象,用“folkloristics”(民俗學)來指稱對於該學科對象的研究。因此,“folkloristics”這一專指民俗學學科的術語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美國民俗學家羅伯特·喬治(Robert Georges)和邁克爾·歐文·瓊斯(Michael Owen Jones)把他們的實用教科書命名為《民俗學導論》(Folkloristics:An Introduction),並且他們在書的第一頁就強調了“folklore”(民俗)和“folkloristics”(民俗學)的區別(1985)。

以上就是對於民俗學學科的緣起是什麼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