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長征的基本路線

生活1.65W

1934年10月開始長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脱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長征指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幾月開始長征 長征的基本路線

長征的基本路線

瑞金→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9日)→寧夏西吉縣將台堡會師(1936年10月22日)

長征名字的由來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初並沒有使用“長征”這個名稱。中央紅軍行動之初,所確定的行動目標是到湘鄂西地區與紅2、紅6軍團會合,然後實施反攻,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恢復中央蘇區。

因此,當時所使用的名稱是“長途行軍與戰鬥”、“遠征”、“轉移”或“戰略轉移”,而在中革軍委與紅軍總部機關所發佈的命令、指示中則稱之為“西征”“突圍”。這些名稱,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紅軍經過彝民區。此時,距離中央紅軍離開江西中央蘇區已經有七個多月的時間了。

1935年5月,中央紅軍進入大涼山冕寧地區彝民區,紅軍總司令朱德發佈《中國工農紅軍佈告》,佈告寫道:“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在成立冕寧縣革委會大會上,朱德講話中又提到“長征”一詞。這是最早見到使用“長征”一詞。

1934年幾月開始長征 長征的基本路線 第2張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西北的達維、懋功地區會師。中革軍委機關報《紅星報》刊登了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隊專門為慶祝會師而譜寫的《兩大主力會合歌》,歌詞中使用了“萬餘里長征”的提法。

隨後,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毛兒蓋會議所形成的《中央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決議》中,明確指出:“一方面軍的一萬八千里長征,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偉大事業”。這是在正式的中央文件中首次使用“長征”的名稱。

此後,長征的名稱在中央文件中多次出現,同時,隨着紅軍北上征程的延伸,對長征的表述也逐步變成了“兩萬餘里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