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賽龍舟前的點睛儀式是什麼意思

生活1.51W

端午節又稱龍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傳統的端午節有許多神話和傳説,其中最流行的是關於屈原的故事。端午節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也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的載體。那麼,賽龍舟是哪個地方的風俗?賽龍舟前的點睛儀式是什麼意思?下面跟隨天奇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賽龍舟是哪個地方的風俗 賽龍舟前的點睛儀式是什麼意思

賽龍舟起源於哪裏

划龍舟起源於江浙地區,又稱扒龍舟,是多人集體扒獎競賽,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習俗,也是漢族龍圖騰文化的代表之一。

賽龍舟前的點睛儀式的含義

一點天庭,吉星高照,鴻運當頭;二點鼻子,和諧幸福,萬家平安;三點口利,笑口常開,大吉大利;四點龍角,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點眼睛,願龍舟為我們帶來健康、吉祥、如意。

在全國各地,龍舟比賽開賽前或是龍舟下水時大多會舉行一場別具特色的點睛儀式。龍舟點睛來源於“畫龍點睛”一説,寓意平安吉祥。

賽龍舟是哪個地方的風俗 賽龍舟前的點睛儀式是什麼意思 第2張

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1、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2、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黏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最早的粽子是“筒粽”,至於後來人們用蘆葉包粽子,傳説是由於東漢初年,長沙有個叫區曲(或謂歐回)的人夢遇一個自稱屈原的賢士,他對區曲説:多年來人們祭我的米都讓蛟龍吃掉了,今後你們要把它用蘆葦葉包裹好,再用五彩絲纏好,蛟龍是怕蘆葉和五彩絲的。”自此以後,便有了角黍。

3、懸鐘馗像:鍾馗的作用類似於門神,其畫像常被用於驅鬼避邪據説,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日:“臣姓鍾名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3、掛艾葉葛蒲: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都把蒿蒲、艾葉掛在門邊以避邪驅瘴。據説用葛蒲做劍,插於門帽有驅魔祛鬼之神效。“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手持葛蒲劍,瘟神歸地府”。

4、飲雄黃酒: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説法。故端午節這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飲雄黃酒的習俗,至於兒童,長輩則將雄黃酒塗於其臉上或身上以驅蟲除穢。事實上,雄黃是一種有毒礦物質,外用可以消毒殺菌,但如果直接飲用則容易致癌,不宜提倡。

以上就是關於“賽龍舟是哪個地方的風俗?賽龍舟前的點睛儀式是什麼意思”的相關內容,感謝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