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端午節的習俗和由來

生活1.01W

傳説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盡,人們非常哀痛,很多人去汨羅江哀悼屈原,後來人們便把這天定為端午。人們在端午這天吃粽子,紀念屈原。賽龍舟也是端午節一個傳統習俗,在一些靠近河流的地區,經常會舉行賽龍舟活動。端午節還有佩香囊的習俗,這天人們會給小孩子佩戴香囊,有些地區的男女會互相送香囊表示愛意。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和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比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還有惡月惡日驅避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等。但是大家熟知的是紀念屈原説,傳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和由來 第2張

端午節習俗

1、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不同的地區名字不同,樣式也是千奇百怪,但是吃粽子的時間千百年來一直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民間都傳説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不過其實早在春秋時期以前就有了關於粽子的記載,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賽龍舟

賽龍舟這個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有也人認為划龍舟是為了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他。

點雄黃酒

在端午節時,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説,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等不上身。

戴五彩繩

這個習俗是起源於漢代,在那是端午節也被稱為“小兒節”,就是到了端午節的時候給孩子佩戴五彩繩,可以起到驅妖避邪的效果,等到端午節以後第一次下雨,然後摘下來扔進雨水中,五彩繩就會化成小龍帶走一些不好的東西,剩下的就會給孩子帶來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