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傣族的樂器是有哪幾種

生活2.05W

葫蘆絲、象腳鼓、叮琴、芒鑼、篳、篳簫、玎列、橫鼓、排笙、葫蘆笙、牛角琴(拉弦)、口弦、木葉、玎光、多洛、西玎、玎嘎那、玎膽、玎黑等等。傣族的特色樂器葫蘆絲是舌簧樂器,用循環換氣法能持續發出五度音程,音色優美、柔和、圓潤、婉轉。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樓裏,能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而吹出的顫音尤如抖動絲綢那樣飄逸輕柔。

傣族的樂器有哪幾種 傣族的樂器是有哪幾種

光亞,或稱光吞,即象腳鼓,意為長尾巴鼓或短鼓。是傣族重要的民間打擊樂器,深受傣家人的喜愛而廣泛用於歌舞和傣戲伴奏中。

叮琴,叮琴琴身細長,木質錚亮,四根琴絃,空靈柔和,常用與表達愛情。

芒鑼,傣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使用的樂器。多用於喜慶節日的歌舞場合時敲擊,獨龍語按芒鑼的大、 中、小分別稱謂“甲木攏”、“甲木”、“甲木冬”。

篳是一個民族樂器,流行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臨滄地區、思茅地區和海南省等地。

傣族的樂器有哪幾種 傣族的樂器是有哪幾種 第2張

篳簫,傣族吹口氣鳴樂器。演奏時,管身豎置。口含上端管口,氣流從竹節通氣孔進入,衝激發音孔下方邊稜而發音, 其音列為d2、e2、#f2、a2、b2。

玎列傣族彈撥絃鳴樂器。傣語又稱玎細腮,“細”為數詞四,“腮”是琴絃,意即四絃琴。傣語還稱哩玎,“哩”為動詞彈或撥,意即彈奏之琴。

汪都,又稱黃泥鼓、長鼓、橫鼓。瑤族混合擊膜鳴樂器,是瑤族傳統民間舞蹈“長鼓舞”的主要道具,主要流行於廣東、廣西等瑤族聚居地區。

排笙一般指蘆笙。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 發源於中原,後傳入少數民族地區,其前身為漢族的竽。

傣族樂器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傣族最典型、古老樂器之一就是象腳鼓,象腳鼓因鼓身似象腳而得名,其外形似一隻精美的高腳酒杯。波月底是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上允鎮下允村城子組人,是當地製作象腳鼓能手。象腳鼓是由鼓身和鼓皮兩個部分構成的單面桶鼓,其製作工序繁雜,需要用到鋸、錘、斧、刀、鏟、鑿、錐等工具,一隻象腳鼓從選樹到製成大約需要3—4個月時間。時至今日,象腳鼓依然只能靠純手工製作完成,工藝難度高,因此更加珍貴了。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雲南少數民族樂器。以前主要流傳於傣、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輕柔細膩,圓潤質樸,極富表現力。在雲南,深受人們的喜愛。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舞台都能聽到葫蘆絲演奏的優美音樂。近年來在國內外頗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