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黃河大合唱》創作背景是什麼

教育7K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聲樂套曲。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那麼網友們知道《黃河大合唱》創作背景是什麼嗎?

《黃河大合唱》創作背景是什麼

1、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後,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隊第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伕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

2、1939年1月,光未然抵達延安後,創作了朗誦詩《黃河吟》,並在這年的除夕聯歡會上朗誦此作,冼星海聽後非常興奮,表示要爲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同年3月,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裏,冼星海抱病連續寫作六天,於3月31日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爲背景,熱情地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保衛祖國的必勝信念。

3、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衆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鬥爭的前面。他確信中國共產黨纔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爲了民族解放,“爲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牀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蕩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4、《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以黃河爲背景,由七種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構成,熱情歌頌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控訴侵略者的殘暴,並展現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奮勇鬥爭的英勇場面,勾畫出了中國人民保衛祖國、頑強抗擊侵略者的壯麗畫卷。

5、《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着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6、《黃河大合唱》創作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於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由鄔祈零指導)立即引起巨大,反響,隨即很快唱響全國,成爲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時代的最強音。其在藝術上有着很高的音樂成就與獨創性。這首作品的創作是以抗日戰爭爲背景,以黃河爲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莊嚴地謳歌了中華民族的堅貞不屈、頑強抗爭的英雄氣概。這部作品的詞寫出了中華民族的氣魄,音樂表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風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徵性、藝術性爲中國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作品表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裏,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鬥爭,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它以我們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爲背景,展示了黃河岸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啓迪人民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作品氣勢宏偉磅礴,音調清新、樸實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反映了時代精神。

以上就是對於《黃河大合唱》創作背景是什麼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