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清明節有哪些故事

生活1.86W

導讀:清明節是傳統節日之一,並且清明節是紀念和祭拜祖先的重要時刻,也是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和思念之情的日子,而且清明節的時候還會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大家也都知道清明傳統祭祖節日,但是也是節氣之一,那麼下面就一起去看看清明節傳說和清明節有哪些故事吧!

清明節傳說 清明節有哪些故事

清明節

清明節傳說

傳說在春秋時期,晉獻公去世後,晉國發生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爲了逃避而流亡國外,因爲重耳在晉國很有聲望,所以一些有才能的大臣都願意跟着他,流亡途中,他們一路風餐露宿,重耳由於疾病交加、又餓又累,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們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時候,隨臣介子推悄悄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成湯給重耳充飢,從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後來重耳得知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公元前636年,重耳登上了晉國王位,史稱晉文公,那些當年陪伴晉文公流亡的大臣很多都得到了重賞,唯獨沒有獎賞介子推,很多大臣都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但介子推這個人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於是他便做出隱居綿山、獨善其身的選擇,他打點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知道後,羞愧莫及,急忙帶着大臣趕到綿山親自去請介子推,由於那裏山高路險,樹木茂密,始終不見介子推的影子,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只留一條道路,逼出介子推。一時間,大火燒遍綿山,綿延數百里,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三天後,晉文公再次上山尋找,卻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晉文公從樹洞裏發現了一片衣襟,衣襟上寫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

到了第二年,晉文公帶衆臣登山祭奠介子推,卻發現那棵老柳樹死而復活了,於是就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

因爲這兩個節日很近,後來人們把這兩個節日合而爲一,這樣清明節不僅是一個緬懷、追思的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清明節傳說 清明節有哪些故事 第2張

清明節

清明節有哪些故事

最有名的歷史故事是《清明上河圖》。這幅畫是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所繪,描繪了北方京城東都大名府的繁華景象,反映了北方城市文化的繁榮和百姓生活的點滴。《清明上河圖》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中國繪畫藝術史上的珍貴遺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故事是《白蛇傳》中描述的清明節小景“晴明上柳”。相傳,白娘子和青蛇化爲人形後,每年清明節都會到西湖邊上的柳樹下,設祭敬祖。這一傳統在杭州地區廣泛流傳,也成爲了中國傳統風俗的一部分。

清明節在歷史上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古代中國是農業社會,在春暖花開的時節,人們開始忙於農事。但同時,也要進行祭祖活動,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和思念。在清明節,人們要掃墓祭祖,並進行祭祀和宴祭等活動,爲祖先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