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

教育2.18W

意思: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該句出自《論語·述而》,共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譯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

“擇其善者而從之”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原文翻譯

孔子説:“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擇其善者而從之”原文註釋

必:必定。

師:老師。

擇:選擇。

“擇其善者而從之”原文賞析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孔子提出對自己所不知的東西,應該多聞、多見,努力學習,反對那種本來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裏憑空創造的做法。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也要求他的學生這樣去做。

“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譯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 第2張

《論語》創作背景

《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論語》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論語》作者介紹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