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潭西南而望的而的意思

教育2.67W

潭西南而望的而翻譯:表承接,來。潭西南而望翻譯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該句出自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小石潭記》,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記敍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感情。全文對小石潭的整體感覺是:幽深冷寂,孤悽悲涼。

潭西南而望的而翻譯 潭西南而望的而的意思

  《小石潭記》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記》註釋

1、從: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東邊)。

3、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鳴珮環:好像珮環碰撞的聲音。珮、環都是玉飾。

7、樂:以……為樂,對……感到快樂(意動用法)。

8、伐:砍伐。

9、取:這裏指開闢。

10、下見小潭:向下看就看見一個小潭。見,看見。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別)清涼。尤,格外,特別。冽,涼。清冽,清涼。

12、全石以為底:即以全石為底(潭)把整塊石頭當作底部。以,把。為,當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邊。卷,彎曲。以,相當於“而”,表修飾,不譯。

14、為坻(chí),為嶼,為嵁(kān),為巖: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巖,懸崖。

15、翠蔓:翠綠的藤蔓。

16、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17、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文中指小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18、皆若空遊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也沒有。空:在空中,名詞作狀語。皆:全,都。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佈。澈,穿透,一作“徹”。

20、佁然不動:(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潭西南而望的而翻譯 潭西南而望的而的意思 第2張

  《小石潭記》翻譯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裏十分高興。砍伐竹子,開闢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島,也有高低不平的石頭和小巖石(露了出來)。青葱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遊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蛇爬行一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我坐在潭邊,四下裏竹林和樹木包圍着,寂靜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因為那種環境太過悽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錄下了此地就離開。

一同去遊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帶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小石潭記》賞析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質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遊記。全文193字,用移步換景、特寫、變焦等手法,有形、有聲、有色地刻畫出小石潭的動態美,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

此文的語言極為精美。如“皆若空遊無所依”,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語言極為精練。“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寥寥數語,寫得宛如圖畫。用“如鳴珮環”的比喻形容水聲悦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啟動讀者的興趣,然後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寫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狀,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個字,卻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靜態和動態,含義豐富而並不深奧。“明滅可見”,用光線的明暗來説明視線和溪身的交錯,説明水面的光亮。“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動靜結合,尤能顯出魚的活潑。“似與遊人相樂”,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更把游魚的那種閒適、輕快、靈敏、活潑的神態寫得惟妙惟肖,語言簡潔而又豐富,細緻而又生動,用短句產生節奏感,讀起來悦耳動聽,字裏行間還藴含着作者豐富的情感。

  《小石潭記》創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並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遊記,後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寫成。

標籤:而望 西南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