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二十四節氣歌是什麼

教育1.21W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中國古時曆法中的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已有多種版本,各地都有傳唱。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着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二十四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歌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是智慧的中國古代老百姓通過對自然與生活的細心觀察,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的,相鄰兩個節氣間隔15度,每15度為一個節氣。

立春

2月4日-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

每年2月18日—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温開始回升,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

每年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温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中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二十四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歌是什麼 第2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氣温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

4月20日前後,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立夏

每年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也為夏季的開始。

小滿

每年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

6月6日前後,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

6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後,入暑,標誌着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

7月23日前後,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中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

每年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

9月8日前後,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温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二十四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歌是什麼 第3張

寒露

10月8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氣温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

10月23日前後為“霜降”,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後。

小雪

11月22日前後為“小雪”節氣。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迴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

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温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後,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後,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