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如婦禮的翻譯

教育2.2W

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如婦禮翻譯:於是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從兩個女兒身上觀察他的德行。舜讓她們降下尊貴之心住到媯河邊的家中去,遵守為婦之道。該句出自漢代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文章《五帝本紀》,列於《史記》首篇。

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如婦禮翻譯 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如婦禮的翻譯

  《五帝本紀》原文節選

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嶽應曰:“鄙德忝帝位。”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皆言於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

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于山川,辯於羣神。揖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于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

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於祖禰廟,用特牛禮。五歲一巡狩,羣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肇十有二州,決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過,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靜哉!

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闢。四嶽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彊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

  《五帝本紀》註釋

1、少典:諸侯國號,實際就是遠古的部族名。子:後代。

2、干戈:乾和戈均為古代兵器。

3、鹹:都。

4、治五氣:指研究四時節氣的變化規律。五氣,五行之氣。

5、羆(pí)貔(pí)貅(xiū)貙(chū):均為猛獸名。

6、葷(xūn)粥(yù):部族名,即匈奴。

7、阿(ē):彎曲的地方。

8、時:按季節。

9、嫘(léi)祖:中國上古時期人物,黃帝元妃。

10、顓(zhuān)頊(xū):傳説中的中國古代帝王。

11、絜(jié)誠:謂潔身誠意。

12、帝嚳(kù):傳説中的中國古代帝王。

13、蟜(jiǎo)極:中國上古人物,帝嚳之父。

14、嶷(nì)嶷:形容道德高尚。

15、溉:灌溉。一説同“概”。

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如婦禮翻譯 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如婦禮的翻譯 第2張

  《五帝本紀》節選譯文

堯説:“唉!各位首領,我在位已經七十年了,你們誰能順應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嶽回答説;“我們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堯説:“那就從所有同姓異姓遠近大臣及隱居者當中推舉吧。”大家都對堯説:“有一個單身漢流寓在民間,叫虞舜。”堯説:“對,我聽説過,他這個人怎麼樣?”

四嶽回答説;“他是個盲人的兒子。他的父親愚昧,母親頑固,弟弟傲慢,而舜卻能與他們和睦相處,盡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們不至於走向邪惡。”

堯説:“那我就試試他吧。”於是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從兩個女兒身上觀察他的德行。舜讓她們降下尊貴之心住到媯河邊的家中去,遵守為婦之道。堯認為這樣做很好,就讓舜試任司徒之職,謹慎地理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倫理道德,人民都遵從不違。

堯又讓他參與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變得有條不紊。讓他在明堂四門接待賓客,四門處處和睦,從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恭恭敬敬。堯又派舜進入山野叢林大川草澤,遇上暴風雷雨,舜也沒有迷路誤事。

堯更認為他十分聰明,很有道德,把他叫來説道:“三年來,你做事周密,説了的話就能做到。現在你就登臨天子位吧。”舜推讓説自己的德行還不夠,不願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廟接受了堯的禪讓。文祖也就是堯的太祖。

這時,堯年事已高,讓舜代理天子之政事,藉以觀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於是通過觀測北斗星,來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運行是否有異常,接着舉行臨時儀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燒的儀式祭祀天地四時,用遙祭的儀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

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種玉製符信,選擇良月吉日,召見四嶽和各州州牧,又頒發給他們。二月,舜去東方巡視,到泰山時,用燒柴的儀式祭祀東嶽,用遙祭的儀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

接着,他就召見東方各諸侯,協調校正四時節氣、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統一音律和長度、容量、重量的標準,修明吉、兇、賓、軍、嘉五種禮儀,規定諸侯用五種圭壁、三種綵繒,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種動物,士用死雉作為朝見時的禮物,而五種圭璧,朝見典禮完畢以後仍還給諸侯。

五月,到南方巡視;八月,到西方巡視;十一月,到北方巡視:都像起初到東方巡視時一樣。回來後,告祭祖廟和父廟,用一頭牛作祭品。以後每五年巡視一次,在其間的四年中,各諸侯國君按時來京師朝見。舜向諸侯們普遍地陳述治國之道,根據業績明白地進行考察,根據功勞賜給車馬衣服。

舜開始把天下劃分為十二個州,疏浚河川。規定根據正常的刑罰來執法,用流放的方法寬減刺字、割鼻、斷足、閹割、殺頭五種刑罰,官府裏治事用鞭子施刑,學府教育用戒尺懲罰,罰以黃金可用作贖罪。因災害而造成過失的,予以赦免;怙惡不悛、堅持為害的要施以刑罰。謹慎啊,謹慎啊,可要審慎使用刑罰啊!

驩兜曾舉薦過共工,堯説“不行”,而驩兜還是試用他做工師,共工果然放縱邪僻。四嶽曾推舉鯀去治理洪水,堯説“不行”,而四嶽硬説要試試看,試的結果是沒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為不適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荊州一帶多次作亂。

這時舜巡視回來向堯帝報告,請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變北狄的風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變南蠻的風俗;把三苗遷徙到三危山,以便改變西戎的風俗;把鯀流放到羽山,以便改變東夷的風俗:懲辦了這四個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

  《五帝本紀》賞析

《五帝本紀》記載的是遠古傳説中被後人尊為帝王的五個部落聯盟首領——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事蹟,同時也記錄了當時部落之間頻繁的戰爭,以及部落聯盟首領實行禪讓制,遠古初民戰猛獸、治洪水、開良田、種嘉穀、觀測天文、推算曆法、譜制音樂舞蹈等多方面情況。全篇材料安排巧妙,敍事環環相扣,結構緊湊和諧。

《五帝本紀》在記事上梳理了歷史發展的整體脈絡,在寫作上為《史記》後面各篇的鋪展埋下了伏筆。司馬遷採用連鎖敍寫的方式,環環相扣。如在寫堯時會提到舜,而重點在於堯的知人善任;寫舜時繼續緊扣對堯的敍寫,同時又突出了對舜的深入刻畫,同時還帶出了禹、契、后稷等人,為此後的各篇打下基礎。

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如婦禮翻譯 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如婦禮的翻譯 第3張

  《五帝本紀》創作背景

《史記·太史公自序》説:“維昔黃帝,法天則地,四聖遵序,各成法度;唐堯遜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萬世載之。作五帝本紀第一。”

司馬遷認為,從前黃帝以天為法,以地為則,顓頊、帝嚳、堯、舜四位聖明帝王先後相繼,各建成一定法度;唐堯讓位於虞舜,虞舜因覺自己不能勝其任而不悦;這些帝王的美德豐功,萬世流傳。因此作《五帝本紀》第一。

  《五帝本紀》作者介紹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夏陽(在今陝西韓城西南)人。出身史學世家,父親司馬談官至太史令。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先後求學於董仲舒和孔安國門下。二十歲開始遊歷名山大川,所到之處均考察風俗,採集史蹟傳説。

繼承父親太史令的職位後,司馬遷得以飽覽朝廷藏書,又隨漢武帝到各地巡遊,增長了見識;他同時開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親寫一部“名主賢君、忠臣死義之事”的通史的遺願。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時因友軍接應不力身陷重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司馬遷因上疏為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被處以宮刑。

受此大辱,司馬遷憤不欲生,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決心“隱忍苟活”。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完成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