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夫輕諾必寡信 多易必多難的翻譯

教育2.29W

意思:那些輕易發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兑現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該句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本章提醒人們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的。

夫輕諾必寡信 多易必多難的意思 夫輕諾必寡信 多易必多難的翻譯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原文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翻譯

以無為的態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大生於小,多起於少。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難事,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從微細的部分開端。

因此,有“道”的聖人始終不貪圖大貢獻,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輕易發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兑現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因此,有道的聖人總是看重困難,所以就終於沒有困難了。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註釋

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此句意為把無為當作為,把無事當作事,把無味當作味。

2、大小多少:大生於小,多起於少。另一解釋是大的看作小,小的看作大,多的看作少,少的看作多,還有一説是,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

3、報怨以德:此句當移至七十九章“必有餘怨”句後,故此處不譯。

4、不為大:是説有道的人不自以為大。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賞析

老子理想中的“聖人”對待天下,都是持“無為”的態度,也就是順應自然的規律去“為”,所以叫“為無為”。把這個道理推及到人類社會的通常事務,就是要以“無事”的態度去辦事。因此,所謂“無事”,就是希望人們從客觀實際情況出發,一旦條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

這裏,老子不主張統治者任憑主觀意志發號施令,強制推行什麼事。“味無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這個比喻是極其形象的,人要知味,必須首先從嘗無味開始,把無味當作味,這就是“味無味”。接下來,老子又説,“圖難於其易”。

這是提醒人們處理艱難的事情,須先從細易處着手。面臨着細易的事情,卻不可輕心。“難之”,這是一種慎重的態度,縝密的思考、細心而為之。本章格言,對於人們來講,無論行事還是求學,都是不移的至理。這也是一種樸素辯證法的方法論,暗合着對立統一的法則,隱含着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的法則。

同時,我們也看到,本章的“無為”並不是講人們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求得“無不為”,他説“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這正是從方法論上説明了老子的確是主張以無為而有所作為的。

夫輕諾必寡信 多易必多難的意思 夫輕諾必寡信 多易必多難的翻譯 第2張

《道德經》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着覺。

後來,老子學遍《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吏,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道德經》作者介紹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