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兩小兒辯日原文

教育2.63W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的道理:大家可以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説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同時也告訴我們問題要分多角度來看待,事事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就此提出自己的見解。

兩小兒辯日道理 兩小兒辯日原文

       兩小兒辯日原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此處念“智”)乎?”

  兩小兒辯日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兒説:“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一個小孩兒説:“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説:“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裏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着説:“誰説你知識淵博呢?”

  兩小兒辯日註釋

遊:遊學,遊歷。

辯鬥:辯論,爭論。

故:原因,緣故。

以:以為,認為。

去:離。

日中:中午。

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及:到了。

則:就。

盤盂:過去吃飯的碗,盤子。盤:圓的盤子,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為:是。

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

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裏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決:裁決,判斷。

孰:誰,哪個。

汝:你。

兩小兒辯日道理 兩小兒辯日原文 第2張

  兩小兒辯日賞析

從故事本身看,兩小兒敢於探討艱深問題,不管多麼幼稚和膚淺,卻反映了古人渴望認識自然現象的強烈願望,這種探求精神是值得讚許的。孔子作為大學問家,也不能通曉各科知識,而況當時人類認識自然現象的水平還很低。孔子"不能決"承認自己無知,這種態度是對的,不該受到譏諷。

關於太陽離人在不同時間的遠近問題,通俗的解釋是這樣:由於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與人的距離確有一些變化,但微乎其微,憑肉眼難以覺察。這種情況對於氣温的影響也是微不足道的。

      對於兩個小孩為什麼觀點不同,那是因為他們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個從視覺出發,用“如車蓋”和“如盤盂”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形狀的大小;另一個從觸覺出發,用“如探湯”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在中午時的灼熱。由於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獲得的熱能多,因而氣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氣温低。至於太陽“早晨大,中午小",則完全是人視覺上的錯覺,由於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覺得太陽大一些,而中午則有廣闊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陽的背景,看起來就覺得它小一點了。

  兩小兒辯日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同時也是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的時期。寓言作為諸子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戰國諸子闡明各自的政治觀點、學術思想以及進行論辯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編著的寓言和神話故事集。此文即節選自《列子·湯問》第七章,文題是後人所加。此文記錄的是春秋時期,兩小孩與當時的大學問家孔子的故事。

  兩小兒辯日作者

列子,姓列,名禦寇,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在古籍中又寫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東周威烈王時期人,與鄭穆公同時。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道家代表人物。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列子對中國人思想影響甚大。列子才穎逸而性衝澹,曲彌高而思寂。在先秦諸子中對生命表現出最達觀,最磊落的就是列子。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

標籤:原文 辯日 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