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賞析

教育2.66W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賞析: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蒼茫又具封閉式意味之境界,無異為詞人沉鬱苦悶之孤懷寫照,而暗應合上闋開頭之鬱孤台意象。鷓鴣聲聲,是呼喚詞人莫忘南歸之懷抱,還是勾起其志業未就之忠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實難作一指實。這兩句寫朝廷一味妥協,久未光復中原,作者心中滿懷愁苦,表現的極其悲涼。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出自宋代詞人辛棄疾所作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賞析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作者:辛棄疾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翻譯

鬱孤台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裏傳來鷓鴣的鳴叫聲。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註釋

⑴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上下片均兩仄韻轉兩平韻。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萬安縣南六十里(《萬安縣志》)。

⑶鬱孤台: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又稱望闕台,因“隆阜鬱然,孤起平地數丈”得名。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舊稱清江。

⑷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為漢唐故都。此處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餘:使我發愁。

⑹鷓鴣:鳥名。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賞析

此詞寫作者登鬱孤台(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遠望,“借水怨山”,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家國淪亡之創痛和收復無望的悲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與不滿之情。全詞對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敍來,不瘟不火,以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藴藉深沉的愛國情思,藝術水平高超,堪稱詞中瑰寶。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賞析 第2張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創作背景

這首詞為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贛州、途經造口時所作。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作者介紹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堅決主張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胄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