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望洋興歎的故事和寓意

教育1.53W

望洋興歎的意思:原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歎自己的微小,後比喻因眼界大開而驚奇讚歎或因能力不及而感到無可奈何。

典故

秋天按時到來,千百條河川都奔注入黃河,大水一直浩瀚的流去,遙望兩岸洲渚崖石之間,辨不清牛馬的外形。於是乎,河伯(黃河之神)便欣欣然欣然自喜,以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這裏了。他順着水流向東走,到了北海(今為渤海)。 

他向東遙望,看不見水流的盡頭。於是,河伯才改變了他的神態,茫然地抬頭對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説:“俗語説:‘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沒人能趕上自己了。’這正是説我呀。而且,我還曾經聽説過有人貶低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節義,開始我不相信。現在我看到你的浩瀚無窮,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麼危險,我將會永遠被有見識的人譏笑了。”

北海若説:“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談海之大,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侷限;夏天的蟲,不能跟它談冬天的冰,因為它受到氣候時令的限制;知識淺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談大道理,因為他被拘束於狹隘的教育。現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談論大道理了。

天下所有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條川流都歸注到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停止而不溢出;從尾閭流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流盡而又不空;無論春天或秋天,大海總沒有變化;無論乾旱水澇,大海永遠沒有感覺。

這就是大海勝過江河水流之處,海水不能以容量來計算,但我從來沒有以此自誇,我自以為形體同於天地,氣魄受於陰陽,我在天地之間,好像太山上的一塊小石,一株小樹,正自感到渺小,又怎麼會因此自大呢。請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內,不就像一小塊石頭浸在大湖裏嗎?

整個國家在四海之內,不是像太倉中的一粒細米嗎?世上的物類數以萬計,人只是萬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許多人,生長了許多穀物糧食,通行着許多舟船車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比較起來,不是像馬身上的一根毛嗎?

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繼承和爭取的,講仁義的儒者所擔憂的,講任勞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這些東西。可是伯夷卻為了節義之名而辭讓不受,仲尼為了顯示多知博聞而講個不停,這是他們在自我誇耀,不是像你剛才自誇其水之大一樣嗎?”

望洋興歎的意思及典故 望洋興歎的故事和寓意

望洋興歎文言文翻譯

秋天的洪水隨着季節漲起來了,千百條江河注入黃河,直流的水暢通無阻,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在這個情況下河伯高興地自得其樂,認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裏。河伯順着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

在這個時候河伯轉變了原來欣然自得的表情,面對海神若仰首慨歎道:“有句俗話説,‘聽到了許多道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説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況且我曾聽説有人認為孔子的見聞淺陋,伯夷的道義微不足道,開始我還不相信;如今我看見您的廣闊無邊,我如果不是來到您的面前來,那就危險了,我會永遠被有學識的人所譏笑。”

望洋興歎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望洋興歎文言文註釋

(1)時:按時令。

(2)灌:奔注。河:黃河。

(3)涇(jīng):通“徑”,直流的水波,此指水流。

(4)不辯:分不清。

(5)旋:轉,改變。

(6)望洋:仰視的樣子。

(7)伯夷:商孤竹君之子,與弟叔齊爭讓王位,被認為節義高尚之士。

(8)子:原指海神若,此指海水。

(9)長:永遠。大方之家:有學問的人。

望洋興歎的意思及典故 望洋興歎的故事和寓意 第2張

望洋興歎近反義詞

無可奈何、愛莫能助、鞭長莫及、無能為力、望洋而歎、仰天長歎、隔河相望

望洋興歎反義詞

目空一切、妄自尊大

望洋興歎的理解和啟示

觀察事物要全面客觀準確,千萬不要不要狂妄自大,自以為是,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更比一山高,做人要低調。

標籤:望洋興歎 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