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旅行 > 

地壇公園有什麼景點

旅行2.95W

地壇又稱方澤壇,是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佔地37.4公頃,與天壇遙相對應,與雍和宮、孔廟、國子監隔河相望。那麼地壇公園有什麼景點呢?

地壇公園有什麼景點

1、神庫。神庫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這組小建築羣是由四座五開間的懸山式大殿和兩座井亭組成。正殿叫“神庫”,是存放迎送神位用的鳳亭(抬“皇地祇”神位的轎子)、龍亭(抬配位、從位諸神位的轎子)和遇皇祇室修繕時,臨時供奉各神位的地方。東配殿叫“祭器庫”,是存放祭祀所用的器皿用具的庫房。西配殿叫“神廚”,是製作祭祀供品食物的地方。南殿叫“樂器庫”,是存放祭祀所用樂器和樂舞生服的地方。東、西井亭專為方澤壇內澤渠注水和為神廚供水。南殿及兩井亭於清乾隆十四年建成。

2、宰牲亭。宰牲亭,是古代皇家祭地前宰殺祭祀用的牲畜(犢、豕、羊、鹿)的場所。每逢祭祀前一天子時初刻,在此舉行宰牲儀式。門內兩側原有井亭各一座。

3、齋宮。齋宮為皇帝祭地時齋宿之所。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各帝都曾在此齋宿。主體建築坐西面東,由西、南、北三殿組成,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

4、皇祇室。皇祇室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是地壇的主要建築之一。明、清兩代是供奉皇地祇神,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五陵山神位之所。1925年地壇闢為“京兆公園”,曾在此設“通俗圖書館”,1986年秋定為“地壇文物陳列室”。

5、神馬殿。神馬殿,始建於1530年,建築為五開間懸山式綠琉璃頂。通面闊19.55米,每間面闊相同,進深7.5米。外有壝牆。1999年進行挑頂大修。

6、牌樓。牌樓也稱牌坊,是地壇主門——西門的第一座建築物。明清兩代皇帝到地壇祭地首先經過牌樓,再進壇門,地壇牌樓與頤和園東門外牌樓一樣高大雄偉。明代始建時稱“泰折街”牌坊,清代雍正年間重建時改為“廣厚街”牌坊,由於自然條件和歷史的原因,兩個牌樓都沒有保存下來。牌樓於1990年重新建設的,新建的牌樓高達13.5米,氣勢高大雄偉,綠色的琉璃瓦面,彩畫以本“天龍地鳳”之説,繪以單鳳圖和牡丹圖案,正面中心有“地壇”二字,背面核心有“廣厚街”字樣。

7、方澤壇。方澤壇,為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之場所,因壇台周有方形澤渠,故稱方澤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遵乾隆皇帝之旨諭進行改建,將黃琉璃磚壇面改換為艾青石壇面。現建築為1981年按清乾隆時形制恢復。壇平面呈方形,以象徵“天圓地方”之傳説。中心壇台分上下兩層,周有澤渠、外有壇壝兩重,四面各有櫺星門。下層壇台南半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山形紋石雕座,其上共設山形紋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時奉安五嶽、五鎮、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水形紋石雕座,其上共設山形紋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瀆之神位,外壝東北部為望燈杆,與其對稱的西北部原有瘞坎一處。

8、鐘樓。鐘樓始建於1530年,為三開間歇山式綠琉璃頂的重檐正方形建築,通面闊12米多。因年久失修,於1965年拆除。2000年按原樣重建。鍾高2.58米,直徑1.56米,重2324千克,銘文鑄“大明嘉靖年月日製”八個字。

9、養生園。地壇中醫藥養生文化園是中國第一家以中醫藥養生文化為主題的特色園區,位於地壇公園內,佔地面積約2.5公頃,2010年建成。園區以肝、心、脾、肺、腎、五臟為主要分區,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內涵,以水棲和陸路為經脈經絡,將全園連接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形體。園內有各類樹木3千多株,近百種中草藥和可入藥的植物。主要景觀依次為園林主門,精、氣、神和合主題雕塑,心火區,腎水區,肝木區,悦和苑,養生長廊,鍼灸銅人,養生坊,杏林問茶,藥王孫思邈雕像,脾土區,運動養生廣場,24節氣地雕,肺金區,調息廣場,足底反射步道等。中醫藥養生文化園,藉助地壇皇家園林的古老神韻,集中展示了中醫養生保健的精華,不僅是弘揚中醫文化的窗口,更是讓市民瞭解中醫,享受中醫的良好場所。

以上就是對於地壇公園有什麼景點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