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小雪節氣的傳説故事

生活1.49W

小雪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標誌着冬季的正式降臨。在這一時節,氣温逐漸下降,天氣變得越來越寒冷,降雪的概率和降雪量也逐漸增加。那麼,有關小雪節氣的傳説故事是什麼?下面跟隨天奇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小雪節氣的傳説故事

小雪節氣的傳説故事

伍子胥糯米築城牆:吳王闔閭(hélǘ)去世後,兒子夫差繼位,聽信讒言,賜死伍子胥。伍子胥臨死前告訴部下:"我死後若國家遭了饑荒,你們就把城牆扒掉,百姓便可以得救了。"

伍子胥自殺後,吳國日漸衰落。鄰近的越國趁機進攻,兵臨蘇州城,城中糧食眼看着快要吃完了。這時,部下想起伍子胥留下的話,於是扒了城牆,掘地三尺,發現那城牆底下的磚竟是糯米做成的,因為經過蒸熟和壓制,所以十分堅硬,長年不變質。

原來,這是當年伍子胥修築城牆時故意做了手腳,乃所謂"積糧防急"之計。這下子有救了!蘇州人奔走相告,紛紛前來撿"磚",一人抱幾個,回家煮熟充飢。就這樣,蘇州的老百姓才渡過了饑荒。

小雪會下雪嗎

小雪節氣不一定下雪,實際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節氣也不是在小雪、大雪節氣,如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全年下雪最大的節氣,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雨水”節氣。節氣的小雪與天氣的小雪無必然聯繫,節氣中的“小雪”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説的“小雪”意義不同,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反映氣温與降水量。

小雪節氣的傳説故事 第2張

小雪節氣的習俗

1、“冬臘風醃,蓄以御冬”:小雪時節氣温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臘肉的習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對臘味情有獨鍾。廣州人最喜歡用臘味來做臘味蘿蔔糕、臘味煮香芋,還有臘腸炒蜜豆。

2、吃餈粑: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曬魚乾:小雪時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羣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台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結語:在小雪節氣期間,氣温雖然還沒有達到極寒的程度,但已經明顯低於立冬節氣時的温度,進一步接近冬季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