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白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教育2.3W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的語言是“白語”。自稱“白子”、“白尼”、“白夥”,統稱為“白人”。白族的一個重要來源是世代居住於洱海地區的土著居民――洱海人和昆明人。主要分佈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面一起看看白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白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1、三月街:三月街亦稱“觀音市”、“觀音街”;“祭觀音街”,白族傳統盛大節日,也是白族傳統的民間物資交流和文娛活動的盛會,流行於雲南大理等地。三月街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它不僅是個交換場所,還是表演各種舞蹈和賽馬、競技的園地。

2、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3、白族繞三靈,流行於雲南省的傳統節日,白族繞三靈是大理白族的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一種富有生活氣息的白族羣眾性歌舞。白族繞三靈起源於唐南詔時期,清代白族學者楊瓊《滇中瑣記》也有所記載。繞三靈屬農閒季節白族民間的自娛性迎神賽會,流傳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洱海周邊地區的白族村寨,是當地白族人民農忙前遊春歌舞盛大集會。

4、石寶山歌會,流傳於雲南省劍川縣傳統民俗,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歌會於每年農曆的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雲南大理州劍川縣石寶山舉行,屆時來自劍川、洱源、麗江、大理、蘭坪等地的白族羣眾聚集一處,彈弦對調以歌覓偶。

5、民間稱為“蝴蝶會”,白族民間娛樂風俗。流行於雲南大理地區。每年農曆後四月十五日前,是蒼山去弄峯下蝴蝶泉邊彩蝶最多的時節,大如手掌,小似錢幣,五彩繽紛,美麗異常。附近羣眾紛紛前去觀賞彩蝶,舉行野餐,談演洞經古樂,祈禱風調雨順,年輕人藉此談情説愛,尋找意中人。

6、耍海會雲南洱海沿岸的白族人民,每年農曆八月八日都要舉辦一次傳統的耍海盛會。在耍海的日子裏,人們只起嗩吶,唱着《大本曲》,對着調子,舞着霸王鞭,跳起仙鶴舞,盡情歡樂。同時,舉行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活動,龍舟一般用洱海里大型的木船改裝而成,在長約十米,寬約三米的風帆上,披紅掛綠、張燈結綵。桅杆上扎有五顏六色的“連升三級”的大斗,並拴上銅鑼,尾舵上豎有松枝,船舷上畫着叱吒風雲的“黃龍”和“黑龍”,中間鑲嵌一面圓“寶鏡”。隨着一聲號令,各村寨的龍舟競發,人們唱着賽舟調,祝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7、葛根會是白族歲時風俗。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五舉行,地點在大理古城北門外的文筆村。此會相傳始於唐代,民國《大理縣誌稿》載:“初五日,城西北三裏三塔寺遊人如蟻,留連勝境,倘佯登眺,襟抱豁然,有賣春酒、燒豬肉、生螺黃、生螺獅、涼米線,供人瞰吹醉飽與薄片葛根者,故俗稱葛根會雲。”此會以交易葛根和遊覽三塔寺風光為主,同時有名食小吃供人享用,還有賣小娃娃玩具等。

關於白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