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怎麼寫

教育5.7K

《包法利夫人》是典型的充滿幻想的浪漫主義感性派,也代表了大多數女性的心理,是一個在愛情面前單純而狂熱的女子,對待感情多憑感覺與想象,對愛情寄予了太高的期望,那麼《包法利夫人》讀後感怎麼寫呢?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怎麼寫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一)

假期,閲讀了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讀後,一股讓人窒息的壓抑,讓我久久緩不過神來——為愛瑪的死亡而難過,更為那讓愛瑪一步一步走向瘋狂,最後走向滅亡的慾望而感到可怕。

《包法利夫人》講的是一位小資產階級婦女愛瑪,因為不滿足平庸的生活而自甘墮落與人通姦,最終因為負債累累無力償還而身敗名裂,服毒自殺。

很多的評論認為,是資產階級思想的腐朽和當時的時代使愛瑪走向死亡。但在我看來,應該是永無休止的慾望,最終使愛瑪走向了滅亡。

在少女時代,愛瑪接觸到了大量的資產階級新小説,使她在思想上對富裕、浪漫的生活充滿了嚮往。當她第一次遇見包法利時,她涉世未深、情竇初開,以為包法利就是她的“真命天子”。但成了包法利夫人之後,她對平庸的生活感到失望。於是天天顧影自憐,希望遇見一場讓她刻骨銘心的戀愛。當天遇見萊昂時,她心動了,然而她沒有做出出格的事情。這個時候的愛瑪還是一個理性能戰勝情慾的愛瑪。

後來,在情場老手魯道夫的勾引下,她出軌了。這個時候的愛瑪,還是對愛情充滿着美好的幻想。但被魯道夫拋棄之後,對愛情的幻想的破滅,使她開始追求情慾的宣泄,她又成了萊昂的情人,並對物慾不停索求,最終欠下了鉅額債務。

故事以愛瑪無法償還債務而情人又拒絕幫助的情況下的死亡結束的。這種死亡也許是對愛瑪情慾、物慾無度宣泄的最好歸宿。這也許是作者的一種思想,慾望使人瘋狂,慾望使人滅亡。

慾望普遍存在,無論哪個時代,哪個人,都有慾望。但無止境,無約束的慾望會使無論哪個時代哪個人都逃離不了滅亡的結局。這也許是我們現代讀者閲讀這本金典的時候,值得領悟的重要主題。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二)

開始讀這本書覺得艾瑪挺過份的,但是想想現在社會的現狀,也差不多是這樣吧,人性本來就是這樣,一方總以為我愛你就是用我自己覺得是愛你的方式愛你就是非常愛了,就像夏爾對艾瑪的愛一樣,他卻不知道他的愛在包法利看來就是一種厭惡,只有當兩個情夫拋棄她的時候,她才有一點點覺得夏爾好,但是這不是愛,只是一種心靈受傷給自己的一點安慰,一但有對比,就會有傷害了。夏爾就像現代所説的備胎一樣,天真可憐,以為自己多幸福快樂,卻不知道自己正是被艾瑪隨時可以隨便傷害還不帶內疚的對象。就是想不通一點,艾瑪也不喜歡包法利,為什麼她寧願死也不願面對包法利,是因為怕輿論還是因為體驗夠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呢。她騙了包法利這麼久,大多數説謊都沒有愧疚,也覺得他會體諒她,最後為什麼不會想包法利會原諒她呢。

然後她一死,整個家都破碎了,特別可憐的是她的孩子。至於艾瑪的兩個個對象,跟現在的差不多,為了自己的前程,為了自己的未來,都是自私自利的,他們都是玩膩了就甩掉艾瑪了,艾碼也是很傻呀。作為一個女生,最後學到的就是女生要自尊自愛,你可以幻想,但不要不切實際,也不要靠着別人來幫你實現,特別是男人。如果你運氣好能遇到像夏爾這樣愛你的男人,那就好好珍惜吧。生活本來就是平淡的,只是需要你來增加五顏六色,兩個人的生活多的是溝通,而不是背叛別人快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