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翻譯

教育8.76K

意思: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該句出自林則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林則徐因主張禁煙而受到謫貶伊犁充軍的處分,被迫在西安與家人分別時為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感以及性情人格而作,表達了作者願為國獻身,不計個人得失的崇高精神。詩作淳厚雍容、平和大度,頗合大臣之體。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意思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翻譯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原文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翻譯

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一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一名成卒適宜。我開着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志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説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註釋

1、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無能,這裏是自謙之詞。

2、以:用,去做。

3、謫居:因有罪被遣戍遠方。

4、養拙:猶言藏拙,有守本分、不顯露自己的意思。剛:正好。戍卒宜:做一名戍卒為適當。這句詩謙恭中含有憤激與不平。

5、戲與”二句:作者自注。山妻:對自己妻子的謙稱。故事:舊事,典故。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意思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翻譯 第2張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賞析

首聯是説:我以微薄的力量為國擔當重任,早已感到疲憊。如果繼續下去,再而衰,三而竭,無論自己衰弱的體質還是平庸的才幹必定無法支持。

頷聯若用現代語言表達,即“只要有利於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此聯已成為百餘年來廣為傳頌的名句,也是全詩的思想精華之所在,它表現了林則徐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

頸聯從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氣和、逆來順受,其實心底卻埋藏着巨痛,細細咀嚼,似有萬丈波瀾。“謫居”,意為罷官回鄉或流放邊遠地區。按封建社會的慣例,大臣無論受到什麼處分,只要未曾殺頭,都得叩謝皇恩浩蕩。

這就像普希金筆下那個忠心耿耿而無端受責的俄國老奴對暴戾的主子説的話一樣:“讓我去放豬,那也是您的恩典。”接下來是説:“到邊疆做一個多幹體力活、少動腦子的戍卒,對我正好是養拙之道。”“剛”,即“剛好”、“正好”。也就是説:“您這樣處理一個罪臣再合適不過了。”

尾聯從趙令《侯鯖錄》中的一個故事生髮而來,林則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説:“我跟老伴開玩笑,這一回我也變成楊樸了,弄不好會送掉老命的。”言外之意,等於含蓄地對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夠您了,還是讓我安安生生當老百姓吧。”封建社會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説出這樣的牢騷話來,也就達到極限了。認真體味這首七律,當能感覺出它和屈原的《離騷》一脈相通的心聲。

該詩對仗工穩而靈活,是此詩寫作技巧上的一個特點。如,以“國家”對“禍福”,以“生死”對“避趨”,按詞性來説,都是正對。“生死以”的“以”字作“為”解,是動詞;而“之”字是虛詞。作者既用“以”字的實詞義表達思想內容,又借它的虛詞義來與“之”字構成對仗,顯示了駕馭文字的深厚動力。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創作背景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發配伊犁,效力贖罪。他忍辱負重,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髮配到新疆伊犁。詩人在古城西安與妻子離別赴伊犁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下此詩。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作者介紹

林則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峯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民族英雄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