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古詩翻譯

教育4.71K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杜甫寫的。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此詩是杜甫因思念李白而作的。杜甫與李白情誼深厚,得知李白被放逐,杜甫在詩中向李白表示慰問和同情,竭力稱讚李白的才華,既表達了對李白的深切思念,也流露出對統治者不公平對待李白這樣一位奇才的不滿。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誰寫的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古詩翻譯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原文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翻譯

當年四明狂客賀知章,稱李白你為謫仙。

看到你落筆,風雨為你感歎;看到你的詩,鬼神都為之感動哭泣。

從此你名震動京師,以前的困頓失意自此一併掃除,並被召入朝廷任翰林。

你那驚天地、泣鬼神的詩篇必將萬古流傳。

你陪玄宗泛舟,一直到很晚,最後被皇帝賞賜錦袍。

玄宗經常召見你,你頗受寵信。

後來你因受奸人誣陷而被賜金放還,途中與我相遇。

你既沒有隱藏自己的遠大志向,又能在受寵和被放逐的不同境遇中自保。

我與你相遇後,你非常理解我的灑脱不羈,我也十分欣賞你的坦蕩胸懷。

我們夜裏在梁園飲酒起舞,春季則在泗水縱情吟唱。

雖然才華超羣卻無用武之地,雖然道德崇高卻無人理解。

雖然才智堪比東漢禰衡,但命運卻如窮困失意的原憲。

你投靠永王肯定是生活所迫,有人傳説你收了永王的重金,這實屬造謠。

但是你卻因此被流放,長期漂泊。

幾年之間屢遭禍患,心中必然悲傷。

蘇武最終返回漢廷,夏黃公難道會為暴秦做事嗎?

遭受君主冷遇,你也曾上書為自己辯護。

如果當時事理難明,就讓你服罪,那麼,現在誰又能將此事上報朝廷呢?

晚年的你猶自吟詩不輟,希望你早日康復,多作好詩。

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書朝廷,瞭解事情的真相。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註釋

1、狂客:指賀知章。賀知章是唐越州永興人,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謫仙:被貶謫的神仙。賀知章第一次讀李白詩時,如是讚道。

2、“詩成”句:説明李白才華超絕,滿朝為之傾倒。驚:驚歎,感歎。泣:哭泣。

3、汩(gǔ)沒:埋沒。

4、承殊渥(wò):受到特別的恩惠。這裏指唐玄宗召李白為供奉翰林。

5、“龍舟”句:指唐玄宗泛白蓮池,在飲宴高興的時候召李白作序。

6、“禰(mí)衡”句:才能像禰衡一樣好。禰衡:東漢時人,少有才辯。

7、“薏苡”句:馬援徵交趾載薏苡種還,人謗之,以為明珠大貝。這裏指當時一些人誣陷李白參與永王李璘謀反。

8、三危:山名,在今甘肅敦煌縣南,乃帝舜竄三苗之處。

9、“幾年”句:耽心李白處境危險。鵩(fú)鳥:古代認為是不祥之鳥。“獨泣”句:歎道窮。

10、“老吟”二句:老病秋江,説明李白已遇赦還潯陽。

11、槎(chá):木筏。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誰寫的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古詩翻譯 第2張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賞析

第一段從“昔年有狂客”到“青雲滿後塵”,追述李白於開元十八年(730)和天寶元年(742)兩入長安的經歷,對李白的前半生作了高度的概括,同時,對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進行了熱情的讚頌。

第二段從“乞歸優詔許”到“諸生原憲貧”,追敍李白於天寶三載(744)春被賜金放還後,南北漫遊、潦倒落魄的情景,並回憶自己在與李白相識交往中建立起來的親如兄弟的深厚感情

第三段從“稻粱求未足”到“誰將此義陳”,着重記述李白長流夜郎前後的經歷,篇幅寄慨最深,為全篇重點。

全詩對仗工穩,辭藻富麗,用典精當,無論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均不失為上乘之作。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創作背景

杜甫和李白友情甚篤,他聞聽李白被朝廷放逐的消息後,十分歎惋,便創作了一些思念、稱頌李白的詩篇,《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便為其中一首。此詩一説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與《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大約作於同時,時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

一説作於唐代宗寶應元年(762)七月,時杜甫自成都送嚴武入朝,至綿州(今四川綿陽),正值劍南兵馬使徐知道作亂,轉赴梓州(今四川三台縣),此時才獲悉李白正在當塗養病,於是寫了這首詩寄給他。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作者介紹

杜甫,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

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