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我言秋日勝春朝賞析

教育2.86W

賞析:“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説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儘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説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該句出自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

我言秋日勝春朝全詩賞析 我言秋日勝春朝賞析

《秋詞二首》其一原文

秋詞二首·其一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二首》其一翻譯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歎秋天蕭條、淒涼、空曠。我卻説秋天遠遠勝過春天。

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隻仙鶴直衝雲霄推開層雲,也激發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

《秋詞二首》其一註釋

⑴悲寂寥:悲歎蕭條空寂。

⑵春朝: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朝:有早晨的意思,這裏指的是剛開始。

⑶晴:一作“橫”。排雲:推開白雲。排:推開,有衝破的意思。

⑷詩情:作詩的情緒、興致。碧霄:青天。

⑸深紅:指紅葉。淺黃:指枯葉。

⑹入骨:猶刺骨。

⑺嗾(sǒu):口中發出聲音使喚狗。這裏是“使”的意思。

《秋詞二首》其一賞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

第三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面。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雲”,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展現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這樣的詩,沒有什麼悲涼的氣息,詩人隨着自己的“詩情”,和想象馳騁於碧空之上。於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不僅僅表現出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我言秋日勝春朝全詩賞析 我言秋日勝春朝賞析 第2張

《秋詞二首》其一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公元805年(永貞元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

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後,並沒有消沉下去。劉禹錫貶到朗州(湖南常德)時,是三十四歲。正感到春風得意,卻被趕出了朝廷,其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做事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詞二首》就是被貶朗州時這種心情下寫的。

《秋詞二首》其一作者介紹

劉禹錫(公元772年-842年),字夢得,洛陽人,唐代中葉的哲學家和詩人。貞元九年劉禹錫中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書。貞元十六年,為徐州掌書記。兩年後調任京兆渭南主簿。貞元十九年,擢升為監察御史。開成三年,劉禹錫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一年後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終年71歲。

劉禹錫與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他又與白居易唱和甚多,並稱“劉白”。劉禹錫精於文,善於詩。劉禹錫的詩歌雄渾爽朗,語言乾淨明快,節奏比較和諧響亮。尤以律詩和絕句見長。有《劉夢得文集》40卷,現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為北宋時輯錄,收有遺詩407首,雜文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