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距離説明丁達爾效應

教育2.35W
丁達爾效應的例子 距離説明丁達爾效應

丁達爾效應的例子有膠體現象、暗室現象、樹林現象、耶穌光等例子。英國物理學家約翰·丁達爾,1869年首先發現和研究了膠體中的上述現象。這條光亮的"通路"是由於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 丁達爾效應是區分膠體和溶液的一種常用物理方法。

膠體現象:光射到微粒上可以發生兩種情況,一是當微粒直徑大於入射光波長很多倍時,發生光的反射;二是微粒直徑小於入射光的波長時,發生光的散射,散射出來的光稱為乳光。散射光的強度,還隨着微粒濃度增大而增加,因此進行實驗時,膠體濃度不要太稀。

暗室現象:在暗室中,讓一束平行光線通過一肉眼看來完全透明的膠體,從垂直於光束的方向,可以觀察到有一渾濁發亮的光柱,其中有微粒閃爍,該現象稱為丁達爾效應。

樹林現象:清晨,在茂密的樹林裏,常常可以看到從枝葉間透過的一道道光柱,類似於這種自然界現象,也是丁達爾效應。這是因為雲、霧、煙塵也是膠體,只是這些膠體的分散劑是空氣,分散質是微小的塵埃或液滴。

耶穌光:耶穌光即丁達爾效應的形成,是靠霧氣或是大氣中的灰塵,當太陽照射下來投射在上面時,就可以明顯看出光線的線條,加上太陽是大面積的光線,所以投射下來的,就不會只是一點點,而是一整片的壯闊畫面這種為風景帶來一種神聖的靜謐感的光線,不知何時被命名為了"耶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