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翻譯

教育8.02K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意思:“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了,就沒有夥伴”。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是《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中的名句,現在有時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翻譯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出處原文

故君子蒞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達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習,然後民特從命也。

故世舉則民親之,政均則民無怨。故君子蒞民,不臨以高,不道以遠,不責民之所不能。

今臨之明王之成功,而民嚴而不迎也;道以數年之業,則民疾,疾者闢矣。

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統絖塞耳,所以弇聰也。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過,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親而不離。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則不可教也,不習則民不可使也。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原文翻譯

所以,一個有學問有德行的人,在治理百姓時,不可以不知道百姓的本性,不可以不瞭解百姓的心理,知道了他們先天的情理和後天的習慣,百姓才能徹底的服從你的政令。

所以説,國家治理得好,百姓便愛戴你;政治清明平和,百姓自然沒有怨尤。所以一個有學問有德行的人,在治理百姓時,理想不可要求太高,目標不可設得太遠,不要責求百姓幹能力做不到的事。

如果你用古聖先王成功的理想,來要求百姓即時達到,恐怕百姓要敬而遠之,不敢歡迎了。你告訴他們長遠未來的目標,百姓做得痛苦,當他們痛苦時,就要避開了。

所以古來帝王的冠冕上,垂掛着一串串的玉,正為着警惕自己,不可看得太明察了;用棉絮塞耳,是為着警惕自己,不可聽得太精細了。所以水太清澈,就沒有魚還能生存下去;人太精明,就沒有人跟你做夥伴了。

所以把百姓邪枉的壞事改正過來,使他們自己心安理得;用寬大懷柔的辦法引導百姓,使他們自己能尋求本身的完美;度量百姓的資秉,因材施教,使他們自己能找到前途。

百姓偶然犯了小的過錯,必要找出他的好處,來赦免他;如果要判死刑的,想法子讓他活下去,這樣他就會好了。因此,上下就能打成一片,融成一體,而不相離了。所以仁惠是施政的先要,施政不當,就沒法教導百姓,百姓未會學習,就不能驅使他們。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翻譯 第2張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註釋

清:清澈。

察:精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賞析

其實“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真正的意義在於我們要做到寬容待人,在嚴格與寬容間尋找一個相應的平衡,這樣在處人處事時都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煩惱,放下自己的執念,不要死鑽牛角尖。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句話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我們都可以作為參考,也希望人們都能夠寬容待人,做事嚴謹,這樣無論是在團隊中還是一個個體,都可以取得莫大的成功。所以,不得不説做人還真的一門很深的藝術,還是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作者介紹

《大戴禮記》是西漢中期戴德編著的禮制著作。

戴德,字延君,號稱大戴,西漢今文禮學“大戴學”的開創者。祖籍樑國甾縣,生於樑國睢陽縣(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

任信都王(劉囂)太傅。與兄子戴聖同學《禮》於後蒼。宣帝時立為博士,世稱“大戴”,亦稱“太傅《禮》”。曾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義等的論述,編成《大戴禮記》八十五篇,今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