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德不近佛者無以為醫才不近仙者無以為醫出處

教育1.9W

德不近佛者無以為醫,才不近仙者無以為醫出處出自於:《裴子言醫序》。古今中外,對醫生都有很高的技術和道德要求,這是職業特點。作為一名醫生,可能技術有高低,但道德標準不能降低。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醫,故神聖之業,非後世讀書未成,生計未就,擇術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專習,窮致天人。

德不近佛者無以為醫,才不近仙者無以為醫出處 德不近佛者無以為醫才不近仙者無以為醫出處

《裴子言醫·序》原文:

       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醫,故神聖之業,非後世讀書未成,生計未就,擇術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專習,窮致天人之理,精思竭慮於古今之書,而後可言醫。

德不近佛者無以為醫,才不近仙者無以為醫出處 德不近佛者無以為醫才不近仙者無以為醫出處 第2張

譯文:

       如果一個人的學問不貫通古今,見識不通達貫穿天地人間的大道,才華不脱俗出眾,心靈不親近於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這樣的話,寧可種田織布維持生計,也斷不可將醫生作為職業去貽誤生命。

醫生是一種光明神聖的事業,並非讀書未成、生活未有着落而解決就業擇業問題的一種渠道。它需要天資聰穎,並刻苦學習,通達貫穿天地人間的大道之理,認真鑽研古今之書,而後才可談得上行醫。

“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這句話是著名醫學家、現代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説的,是引用《裴子言醫·序》裏的內容。

德不近佛者無以為醫,才不近仙者無以為醫出處 德不近佛者無以為醫才不近仙者無以為醫出處 第3張

擴展資料

《裴子言醫》是明代裴一中原著,清代楊素圃鑑定,王士雄評選的一本醫案醫話類中醫文獻。成書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

本書首先論述行醫原則、醫德及醫風,強調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駕行五者,醫家不可缺一。其次,本書還就《內經》中的“治虛”與“補虛”之異作了闡述,頗為中肯。

此書書目不見於明、清醫學目錄學著作。1959年,中醫研究院圖書館等單位所編《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中收入此書。現四川省圖書館藏有本書的初刻本,中醫研究院圖書館善本書庫則有清代順治刻本。

裴一中是明末醫家,字兆期,浙江海寧人。世醫出身,撰《裴子言醫》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