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生活8.73K

導語:形態統一,是二十四節氣名稱的內在審美追求。一年在二十四節氣中實際上是以冬至和夏至這兩個陰陽極點為核心展開的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分成乾坤一氣由冬至而夏至和由夏至而冬至兩個循環的系列。那麼在這些循環中,二十四節氣為什麼沒有大滿?二十四節氣的來歷是什麼?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目前能看到三種解釋

1.從農業生產角度加以解釋,認為大寒小寒、大暑小暑都是在極冷和極熱的時間段,由於冷、熱持續時間長,相當於兩個節氣,且人們正好在貓冬、避暑,沒什麼活動,所以分成兩個相連的節氣。但春種、秋收期間農事繁忙,事情比較多,節氣本身的特點分明,所以不需要命名兩個大小相連的節氣。

2.從中國文化的“滿招損、謙受益”這一角度加以解釋,認為事情太過圓滿就會向不好的方向轉變,不稱大滿體現了中國人的辯證思維。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沒有大滿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3.農史學家唐志強獨闢蹊徑,從穀物成熟程度解釋小滿和芒種。他引用明人顧元慶《檐暴偶談》談到小滿和芒種兩個節氣“皆指麥言”,都是針對麥子的成熟和收穫情況來説的。所以在夏季和冬季的節氣中,用“四小三大一芒種”來反映寒暑程度、下雪數量和穀物成熟程度的變化。即小滿、小暑、小雪、小寒,對應的是芒種、大暑、大雪、大寒。這三種説法,都是有理有據的。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形成於中國黃河流域。它是上古先民以觀察該區域的天象、氣温、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作為農耕社會生產生活的時間指南逐步為全國各地所採用,併為多民族所共享。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都有其獨特的含義。二十四個節氣準確地反映了自然節律的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二十四節氣藴含着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沒有大滿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第2張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年11月30日,我國的“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當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作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它對人類的思維模式與行為規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成為了中國人的文化身份認同的主要載體。

結語:以上是萬年曆小編整理的“二十四節氣為什麼沒有大滿,二十四節氣的來歷”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