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重陽節的歷史

生活3.09W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傳統的敬老節日。《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就被稱為重陽,也叫重九。慶祝重陽日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的歷史

重陽節的歷史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託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的歷史 第2張

重陽節的形成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的意義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