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三月三的發展和習俗

生活1.08W

導語:桃杏舒紅時,我們又將迎來“壯族三月三”。這一天,廣西各民族載歌載舞慶佳節,你知道壯族三月三是怎麼來的嗎?壯族三月三又有什麼習俗呢,帶你一起了解!

“三月三”傳入壯族地區

自秦以來,地處嶺南的廣西地區與中原地區逐漸展開了交往,尤其是在文化上的交流與習俗上的影響最為深遠,南、北民族也在歷史的進程中漸漸交融。“三月三”便在秦漢以後傳入現今的壯族地區。壯族地區自古就以發展稻作農業為主,“三月三”正是播種的時令,祈求豐收和人丁興旺便成了這一時期節日的主題。同時,祭祀、祓禊、求子等這樣的上巳節習俗也傳入了壯族地區並與壯族的風俗習慣等結合形成了一些新的節日民俗。唐代以後,壯族地區開始有了歌仙劉三姐的民間傳説,劉三姐聰明機靈,歌如泉湧,美麗善良,深受壯族百姓們的喜愛。該傳説與“三月三”上巳節相融合,使“三月三”發展成為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歌仙節”。

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2024 三月三的發展和習俗

“三月三”的發展

由於“三月三”與清明節、寒食節的時間幾乎重合,因此宋朝開始,中原地區“三月三”、寒食節漸漸與清明節三節合一了。而在壯族地區,“歌仙”劉三姐的形象出現後,標誌着壯族歌圩的形成。所謂“歌圩”,是壯族民眾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的週期性、集體性、傳統性的聚會對歌活動形式。到了宋代,歌圩開始漸漸流行起來。《太平寰宇記》中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三月三”正是春耕農忙的時令,在這個時候人們除了需要祭祀神靈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外,男女們也在田間地頭對歌,既能消除疲勞,又能通過對歌來擇偶,他們認為三月既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候,也是人類繁殖的好時辰。明代壯族歌圩得到進一步發展,有了固定的舉辦時間和舉辦地點。“三月三”成為每年趕歌圩的時間之一。清代是壯族民歌最繁盛的時期,“三月三歌圩節”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清代武鳴詩人韋華豐曾有詩篇《廖江竹枝詞》抒寫清代壯族“三月三”歌圩的盛況,其中寫道:“胙頒真武喜分將,食罷青精糯米香。忽漫歌聲風外起,家家兒女靚新粧。”

到今天,壯族“三月三”已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成為壯族地區最為隆重的“歌圩節”之一。它既發展了趕歌圩的節日民俗,又繼承了祭祀、掃墓等等多種多樣的節日傳統,成為壯族兒女一年一度娛樂休閒的盛會。壯族“三月三”是中華大地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產物,其背後也體現了壯族作為“稻作民族”所具備的文化特點和獨特意涵。

"三月三"的習俗

01祭祖

有些地方的三月三以祭祀為主,他們會所有人出動帶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墳,其儀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燒香上墳等,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祭拜完家族會聚在一起吃飯,這種聚餐的方式很融洽,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和家族感。

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2024 三月三的發展和習俗 第2張

02五色糯米飯

三月三開始前,家家户户都會選出優質的糯米,用不同草藥的汁液浸泡糯米,使之染色後蒸熟,即為五色糯米飯。五色糯米飯除了象徵着五穀豐登、幸福吉祥外,因為五種顏色代表着陰陽五行、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用於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莊稼豐收。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體寒氣最重的時候,而五色糯米飯有驅寒避邪的功效,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適當進食一些五色糯米飯,有利於驅趕身體內的寒意。

03趕歌圩

據記載,歌圩節已有上千年曆史。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墟”。

壯族三月三的歌圩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兩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結語:以上是天氣君小編整理的“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2024 三月三的發展和習俗”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