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颱風路徑詳情是怎麼樣的

生活6.64K

導讀:據悉,颱風的等級劃分是根據其最大持續風速來確定的,與其產生的破壞程度不是直接相關的。颱風的實際破壞力是與路徑、降雨量等因素有關的。最近小編有些朋友想來學習一下史上路徑最詭異的颱風是什麼?颱風路徑詳情是怎麼樣的?不清楚的小夥伴們要注意了,以下是重點內容。

史上路徑最詭異的颱風 颱風路徑詳情是怎麼樣的

颱風

史上路徑最詭異的颱風

1、1986年台風“韋恩”(Wayne)路徑複雜多變,在其長達21天的生命史中,先後經歷了兩次的加強和減弱過程,做出了五次顯著的路徑轉變,其中包括四次180度轉向,十分罕見。

2、1991年台風“耐特”(Nat)路徑複雜多變,除1986年台風“韋恩”(Wayne)可與之相比外,歷史罕見。它怪異的表現出了五次大角度的路徑轉變,其中包括三次逆時針打轉,在其長達20天的生命史中,先後經歷了兩次加強和減弱過程。

3、2001年台風“百合”(Nari)在台灣東北方海面遊移不定,來回打轉,也實屬罕見。

颱風的路徑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大氣環流、海表面温度、季節等,因此颱風的路徑千變萬化,不同年份可能會有不同的路徑。然而,一些颱風的路徑被認為比其他颱風更奇怪。

史上路徑最詭異的颱風 颱風路徑詳情是怎麼樣的 第2張

颱風圖

颱風路徑詳情

1991年第19號颱風“耐特”路徑詳情

以颱風“軒嵐諾”為例,它的“大V型”路徑副高功不可沒。前期,受到其北側帶狀副高的影響,“軒嵐諾”穩定西行,當走到台灣以東洋麪後,副高斷裂成東西兩段,這讓“軒嵐諾”有點“六神無主”,在台灣以東洋麪磨磨蹭蹭地等待副高重新調整後,受離它較近的東側副高引導轉而北上,於是走出了“V”字步。

季風槽系統既可成就颱風也可抑制颱風能量。今年第2號颱風“鮎魚”生成前10天,季風槽內散亂的雲團就在菲律賓附近興風作亂,帶來長時間降雨。直到4月10日,季風槽內一個較強雲團被編號為颱風“鮎魚”。儘管有獨立“封號”,但“鮎魚”始終沒有能力擺脱母體,而是一直拖着長長的季風尾巴,最終沒有成長為強大的颱風,可謂“成”也季風槽“敗”也季風槽。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它威力不足,它強大的灑水功能還是給菲律賓帶來重大損失。此外,生成於季風槽的颱風,除了在西南季風本身的引導下,颱風出現罕見的東移路徑之外,季風槽整體的南北擺動,也會讓颱風的路徑發生突然變化。如果對季風槽的動向把握不準,就會造成颱風路徑的預報偏差,如2021年第9號颱風“盧碧”在深入福建的預報上出現偏差。

除了對流層中層的副高、低層的季風槽,對流層高層的南亞高壓,也會影響颱風路徑,使得颱風走向變得更加複雜和撲朔迷離。6月30日,今年第3號颱風“暹芭”在南海中部生成。從早期預報場來看,“暹芭”北側中層為鞍形場,引導氣流較弱;低層環流顯示東邊的“艾利”颱風有所發展,可能存在雙颱風作用;高層環流上,“暹芭”北側有南亞高壓脊阻擋,這些因素都不利於“暹芭”往北移動,多家模式預報以偏西路徑為主。

史上路徑最詭異的颱風 颱風路徑詳情是怎麼樣的 第3張

颱風天氣

2022年第3號颱風“暹芭“路徑詳情

但隨着形勢場不斷調整,特別是7月2日,原本預報的南亞高壓脊線出現斷裂,形成兩個反氣旋環流,為“暹芭”北行留出了通道,最終“暹芭”減弱後的殘餘雲系一路北上直至渤海才慢慢消散。“暹芭”前後路徑預報出現巨大差異雖然有多種因素,但是南壓高壓的形態發生變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冷空氣可能是颱風一輩子也不想遇到的“敵人”。冷空氣多出現於春秋季,由於秋季颱風較春天更活躍,所以冷空氣對秋颱風的影響更大。突如其來的低層冷空氣可能讓颱風的對流雲系減弱,甚至將颱風完全打散,也可能導致其路徑突然往南調整。即便不能完全消滅颱風,也可能使颱風“損兵折將”,能量減弱。2020年第20號颱風“艾莎尼”原本能量不弱,但是當其進入南海後,與一股強冷空氣相遇後強度快速減弱、路徑南落,最終被消滅在華南近海。

冷空氣南下到低緯度海域之後,用温度場和變温場已經很難刻畫出來,而冷空氣的強度及是否能侵入到颱風的內核區域,又是判斷其對台風影響的必要依據。目前由於缺乏有效的診斷產品,冷空氣對台風的影響時間和程度依然是颱風業務預報中的難點問題。

此外,冷空氣對台風的影響方式也很有趣,有時會造成颱風眼牆上的裂縫,從裂縫中侵入颱風核心區。這是預報員最擔心的問題——因為颱風眼牆閉合與否,是目前依靠衞星雲圖進行台風定強的最重要依據。一旦颱風眼牆被破壞,無法閉合,颱風就無法定到很強的級別;但是此時颱風核心區沒有斷裂的颱風眼牆依然很強,容易造成颱風強度的低估。而有時候,在冷空氣面前,颱風會“聰明”地以收縮眼區範圍的方式來保持完整性,冷空氣像剪刀一樣將颱風核心區外的螺旋雲帶剪切掉,颱風體積減小但強度變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