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格物致知成語出處

教育1.58W

格:推究;格物致知的意思:指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格物致知最早出自西漢·戴聖《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王陽明格物致知的格是什麼意思 格物致知成語出處

格物致知成語出處原文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格物致原文翻譯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確定目標後方能心地寧靜,心地寧靜方能安穩不亂,安穩不亂方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方能達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節,凡事都有終端有始端,知道了它們的先後次序,就與《大學》的宗旨相差不遠了。

格物致知寓意

政德啟示

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幹事創業,首先要把面對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了然於心,研究其中規律,運用科學方法加以解決,這就是格物致知之舉。

一般啟示

“格物致知”精神指的是一種實踐精神,意思和西方人所強調的“科學精神”類似。該成語説明的是:無論做學問還是搞科研,只有深入實踐、認真研究客觀事物,才是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格物致知,就是在躬行踐履中研究真理。學貴力行,行貴體悟,行而致知,知而促行,循序漸進,方能誠意正心,培育修齊治平品格,造就經世致用人才。

王陽明格物致知的格是什麼意思 格物致知成語出處 第2張

王陽明介紹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雲,字伯安,號陽明,又號樂山居士,浙江餘姚人,生於浙江餘姚北城(今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陽明街道),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是南京吏部尚書王華之子,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仕於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歷任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接連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宸濠之亂,因功獲封新建伯,成為明代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兩位是靖遠伯王驥和威寧伯王越)。

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享年五十七歲。明穆宗時追贈新建侯爵,諡號“文成”。萬曆十二年(1584年)從祀於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