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漢語拼音發音怎麼教

教育2.13W

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是發音的教學,因為學生髮音是否規範,影響到以後字詞、説話和普通話的教學。拼音發音教學的基本方法是口耳相授,所以教師首先要自己發音規範,要有較強的聽音、辨音和正音能力,此外,還應掌握一些指導發音與鞏固練習的輔助方法,本文就後者略作介紹。

漢語拼音發音怎麼教

1、引入法。引入法指的是在學生髮某個音不準確時,由他們已經習慣發的音引到發規範音上來。例如發單韻母e,學生可能把握不準口腔的大小、舌位的前後高低,因而發不好這個音。可讓學生先發前面教的o,發完後口腔舌位不變,將收圓的雙脣向兩邊展開,然後再發,這樣發出來的看就是e了。又如從e到u是將原隔得較遠的兩片嘴脣靠攏(不收圓),從i到ü是將原張開的嘴脣向中間收圓,發特殊韻母er,則是發e的同時舌頭向後一卷。複韻母、鼻韻母則都是在韻母腹後加一個收尾的音,都可由韻腹的發音引入。聲母中的擦音則可由前面的塞音或塞擦音引入。引入法一般和對比法結合運用,學生既掌握了發音方法,又對發相近的音的差別加深了認識。

2、析出去。析出法就是先領學生容易發的常用的音節,然後從音節中分析所教的聲母或韻母。如教韻母a,有的學生膽小害羞,不肯張大嘴巴,發出來的音是a和o之間的音,還有的張口的過程中就開始發音,發成e→a或ng—a,糾正這些不規範的發音,可先領他們發八、哈、他、拉等字音,發完一個字音後保持口形,再振動聲帶發音,發出的a就準確了。又如從白來、才等字音中析出ai,從抽、收等字字中析出ou等等,析出聲母則讀音節要着意放慢速度。如多數方言區的學生髮捲舌聲母感到吃力,可先領學生慢讀豬、車、殺、熱等字音,提醒學生注意開始發音時的口形舌位,發準後再去掉後面的韻母,單發前面的聲母,這樣就能較快掌握捲舌聲母的發音。雖然析出法與拼音節方向相反,但學生上學前及平時説話發音都是以音節為單位的,所以實際上他們發準音節比發準單個聲母或韻母更容易,運用析出法也就遵循了由易到難的原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誇張法。誇張法指指導學生髮音時口腔及面部的動作可適當誇張。誇張法主要用於m、n、l三個聲母和前後鼻韻母的教學。教m的發音,準備階段可閉合雙脣,儘量張大口腔,拉長上脣,先發出鼻音,再發m的呼讀音;教n則舌尖抵齒背,鼻翼向兩邊、向上聳動先發出鼻音,再發出讀音;前鼻韻母尾時口腔開度要大。範讀時讓學生注意口形及臉部特徵,他們就能迅速掌握髮音要點。

4、手勢示意法。手勢示意法主要適用於聲調教學和前後鼻韻母教學。教聲調時,教師範讀、領讀都應根據五度標調法所表示的各調類的音高變化輔以手勢,使手勢、調號和實際讀法相一致,學生就容易掌握了。教前後鼻韻母,範讀、領讀時可輔以手勢;伸一手,拇指在下代表舌頭,其餘四指併攏在上代表上齶,掌心向學生,前鼻韻母收尾時拇指靠向上面手指,後鼻韻母收尾時拇指和上面手指拉大距離。這樣學生容易掌握韻母、後鼻韻母發音的口形特徵,從而發好不同類的鼻韻母。

5、編兒歌和繞口令。學生髮音不熟練的或容易混淆的聲母、韻母,除了教學時多舉常用字音反覆領讀,相互對比外,教師還可根據需要,編兒歌或繞口令,供學生練習以鞏固其發音。如捲舌聲母的練習,可編兒歌;傻子在玩石子,獅子在玩柿子,傻子想吃柿子,把石子給了獅子,獅子不吃石子,看見傻子想吃柿子,它就丟了石子吃了傻子。如分辨n和l,可編繞口令:劉奶來買牛奶,是牛奶買劉奶,還是劉奶買牛奶?不是牛奶買劉奶,而是劉奶買牛奶。又如分辨ao和ou,可編兒歌:小毛養了一隻猴,小高喂着一條狗,小高想要小毛的猴,小毛想要小高的狗,小毛把小猴給了小高,小高把小狗給了小毛。兒歌、繞口令有一定的情節,練習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易記住,練習的效果也很好。

以上的就是關於漢語拼音發音怎麼教的內容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