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費城故事》觀後感怎麼寫

教育7.08K

《費城故事》記敍了一個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利益的故事,它標誌着好萊塢不再逃避社會現實,而正式向氾濫美國的艾滋病宣戰了,是一部好萊塢為艾滋病患者演繹的影片。那麼《費城故事》觀後感怎麼寫呢?

《費城故事》觀後感怎麼寫

《費城故事》觀後感範文(一)

讓我來看,整部片子所透露出來的氣息是相當的前衞,裏面的主題——同性戀、艾滋病,即便是放在今時今日,依然讓人覺得很難以去接受。更何況這部影片是在1993年放映。片子是由一場官司貫穿其始終,不過,別忘了它可是叫做費城故事。一場官司就是關係到整個城市。它掀開這個城市的一層布,一個被刻意隱藏了的羣體在這場官司中浮出了水面,他們因為性取向的不同,或因為身患絕症AIDS,所以而要受到這座城市的歧視。並且,影片的一開頭,就用略過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一羣生活在底層的人的狀態。不過,他們臉上的歡笑卻掩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辛酸。所以,這部影片公映時必定引起了一系列轟動。

這部影片還讓我愛上了裏面那些或寬容、或勇敢、或善良的人們。

愛上勇敢的Andy。Andy正如律師Miller所説;“他是一個真正的戰士”。不顧世俗的眼光,不顧社會的輿論壓力,勇敢地成為社會上第一個維護自己的利益,身份地位以及聲譽的同性戀者和艾滋病患者。片頭曲有一句是這樣唱的:“我繼續走在街道上,直到我的腿不能再動為止”。Andy正是這樣堅定地為自己爭取權益,儘管坎坷還是要繼續,直到他進入天堂……可是即使他已經走遠,但是他所代表的精神依然會為人們特別是同性戀者和艾滋病患者所傳頌。

愛上Andy的家人。或許同性戀者最看重的並不是社會的不認可和他人的鄙視,而是能夠得到家裏人的支持。而往往,這卻是為親人們所不齒的。可是Andy的家人,不管是他的父母還是他的兄弟姐妹都是那樣無所顧忌地親吻擁抱着他,關心支持着他。而當然Andy的“愛情伴侶”Miguel則更是Andy心靈得以依偎的肩膀、得以停靠的港灣。舞會上的相依,眼神中的交流,病房裏的親暱無一不打動着我們,同時也似乎要堅定地闡述:同性戀同樣也是一種感情的寄託!

影片中,我還愛上善良的律師Miller。影片前部分所呈現的那個Miller不理解甚至嘲笑同性戀者,害怕並且只想與艾滋病患者劃清距離——這也正代表着當時極大多數人的心裏和偏見。可是善良的他漸漸地由原來的逃避,到與Andy在圖書館的面對面,再到法庭上的並排坐,最後到病房的親切問候,併為Andy小心翼翼地摘下氧氣罩——這或許是出於律師應有的正義感和責任感吧。而當他開始為Andy打官司時,就像是成為了同性戀者、艾滋病患者的代言人,他所要承擔的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能否把官司打贏的壓力,還有社會上對他的諷刺(特別是因為同性性行為而染上艾滋病更被人們認為是對同性戀的懲罰)和誤解——誤以為他也是個同性戀者。從法庭外面那麼多反對Miller勝訴的示x者也可看出Miller代理這件案子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從始終如一地幫助着Andy的Miller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法律人應有的品質:始終堅持正義,為弱者討公道!確實,最是欽佩Miller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感,他真正的實踐了“法律的目的在於公正”。

片頭曲的那句歌詞“夜幕已降臨,我感到生命正離我緩緩而去,請你用純潔的吻來接受我吧!”或許是同性戀者、艾滋病患者心底的呼喚吧!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正常的眼光來看待同性戀者,用關愛的心態來温暖艾滋病患者。

《費城故事》觀後感範文(二)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是愛,是一分鐘都不能缺少的感情和安慰。愛和感情像陽光和空氣一樣,讓一個活着的人獲得生命,獲得成長的力量和勇氣……

——題記

前幾天看了一部想看很久的影片《費城故事》,先前就聽説過它是講關?類主題並不是大感興趣,而真正地原因是在於其獲得過奧斯卡大獎及其主演是湯姆。漢克斯,恰巧我又是喜歡看電影的人,所以便抽出空來去學校禮堂瞧了一瞧,因為這場電影是為了紀念世界艾滋病日而專門放映的,感興趣的人不是很多,所以空位不少,隨便挑了一張椅子坐下,可這一座,便是90分鐘……

主人公安德魯是費城一位非常傑出的律師,他畢業於名牌大學,思維敏捷,精通法律,原本在事業上一帆風順,可由於他同時是個同性戀,和其他“同志”一樣,不時地出沒於各種專屬於同性戀者的場所,到那裏去尋找只屬於自己的快樂。不過非常可惜,他因此患上了艾滋病,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致命的病毒,死亡率很高,而在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因為自身的某種“不良行徑”而患上這種病則還有另一層含義:你將被社會所拋棄。因此當他的上司從他臉上的傷疤知道他患有艾滋病之後,便使用詭計將他開除出了公司,安德魯當晚知道他被開除的真正原因,可以預見其當時的絕望心情,但他並不服輸,隨後在走訪了9家律師事務所都沒能如願找到幫他打這起非法解僱員工案子的律師之後,他踏進了喬(我們的男二號)的事務所。不過同其他多數人一樣,喬對於艾滋病(尤其是因為“同性戀”引起的)一開始也是十分反感。他看不起同性戀者,認為他們是社會的異類,是不潔身自好的臭蟲,並不肯為其打這場官司。於是安德魯只好絕望的離開,但是當鏡頭長時間地給到其出門後在大街上好似四處尋覓的雙眼時,我開始意識到我錯了,他的眼睛裏閃現的並不是絕望,而是“堅韌”,是希望。

影片到此已經是很吊觀眾的胃口了,觀眾急於想知道主人公將怎樣處理這一絕境的,不出意料,安德魯的確是個不肯輕言放棄的人,他隻身坐在圖書館中查閲有關保障同性戀權益的法律條文,或許在他心中始終有一個不變的信念:我與其他人一樣,沒有任何的不同。另外,我想影片之所以把背景設置成為費城——《獨立宣言》的簽署之地,應該是有意為之的,而主人公恰是一位律師——美國司法界的一員,更是有想對美國司法界説點什麼的意思。

事實上這起案件重點並不是經理對員工的解僱是否非法,而在於他的上司是因為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才將其解僱。真正令我感動的也並不是艾滋病患者的權益最終被保護,而是主人公最後真的可以説一聲“I’m ready”。他深知自己也許活不到庭審結束就會死亡,但是他依然不屑的努力,去爭取自己的尊嚴,這種信念與堅持,正式打動我最深的地方。影片並沒有將筆墨過多的放在主人公的個人情感上,也沒有過多的描寫如何去打贏這場官司獲得賠償,相反地,這些情節僅僅是一筆帶過,重點是突出了安德魯之所以能坐下去的原因。

那麼安德魯的信念來自何處呢?回答很簡單:愛。並不僅僅來自於他的“伴侶”,更來自於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兄弟姐妹……

沒有他們的支持與鼓勵,安德魯就不會有勇氣走到法庭上,去追求自身的權益。愛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導演想要將他融會到社會問題中去的原因,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病後被人拋棄,失去愛的感覺。當世人對你不予理睬,當你失去了工作,當你被人誤解時,來自家庭、愛人的情感將支撐你走向最後。影片結尾的一曲《Philadelphia》以及背景上孩童時期的安德魯玩耍時的情景意境幽遠,寓意深刻……

那麼就請相信愛的力量,因為他會帶給你生活的勇氣。

擁有愛,天塹終會變通途;喪失愛,你將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