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影視 > 

《拉貝日記》觀後感怎麼寫

影視1.31W

《拉貝日記》是當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國友人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所作的真實記錄。下面一起來看看《拉貝日記》觀後感怎麼寫。

《拉貝日記》觀後感怎麼寫

《拉貝日記》觀後感範文(一)

也許,因為了陸川電影《南京南京》的熱映,引起了我對另一部同題材小説《拉貝日記》的興趣,從網上,我讀完了它。

《拉貝日記》是當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國友人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所作的真實記錄。這本書的作者約翰拉貝是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僱員,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幾位外國傳教士、教授、醫生、商人等共同發起建立南京安全區,並擔任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他和一些國際友人在當時極其危險艱難的戰爭環境中,四處奔走呼號,奮不顧身地抗議和盡其所能地阻止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瘋狂施暴。他們設立的南京安全區為大約25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避難的場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園裏,也擠進了600多名中國難民,受到保護。他還在他的日記和其他文字中記述了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一樁樁令人髮指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國以後,連續舉行報告會,向德國當局呈送書面報告,繼續對日軍在南京的罪惡進行揭露。在受到德國警察蓋世太保的訊問和警告之網後,他仍然暗暗地細心整理自己的日記和有關資料,將這些歷史記錄留給後人。

這本書主要採取的是日記體這一形式,在情節上,他更多的是翔實的、樸素的記述,讀完後令人壓抑、憤怒,為那段黑色的歷史。

對於南京大屠殺,我最初的記憶是在初三那年,學校發了一本補充教材,那上面的記載。對於這段歷史,我想每一箇中國人的感覺都應該是相同的。

《拉貝日記》觀後感範文(二)

戰爭,是霸權者的慾望與貪婪;戰爭,是野心者的冷酷與殘忍;戰爭,是弄權者的自私與無情。膨脹的野心將和平與人性掩埋的徹徹底底。

死亡?仇恨?無辜的生命的吶喊,襁褓中幼嬰的啼哭,家園支離破碎,滿目瘡痍,這就是戰爭。也許歲月能抹去那些斷壁殘垣,可是歷史和人們終將銘記那段血雨腥風的悲苦時期。不論是戰火紛飛的昨天還是看似風平浪靜的今天,戰爭都依然時時刻刻威脅着人類的生存。

有人説戰爭是為了讓未來更加統一,可是有誰真正的看清過戰爭背後的代價呢?殺戮,無休止的殺戮,用鮮血洗滌鮮血,用罪惡掩飾更大的罪惡。和平成了最大的笑話,人性被抹殺的乾乾淨淨。那些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身軀,那一雙雙渴望安寧的眼睛,那一聲聲絕望的吶喊卻被冰冷的炮火炸得粉碎。從二戰到日本侵華戰爭,從伊朗戰爭到最近的敍利亞戰爭,哪一次不是伴隨着哭泣和鮮血呢?人們渴望的和平被一次又一次的戰爭撕毀,道德和人性被膨脹的慾望鞭笞得體無完膚。

寬恕,是戰爭中最大的良知。

每一次戰爭因為野心而開始,冰冷的炮火,哀傷的哭號,沒有良知的征服帶來的將會是更多的仇恨。近百年前的戰爭蔓延至今,沒有了烽煙可是依然着針鋒相對,笑臉的背後隱藏的卻是一顆不夠仁慈的心。

原罪,是人們對過去罪惡的沉迷。

戰爭留下的陰影是人們心底一場永遠的噩夢,無法遺忘,時時刻刻用罪惡折磨着自己。沉迷於悲傷和仇恨中不可自拔,直到有一天內心的防線轟然崩塌。

悲憫,是對每一個美好生命的尊重。

和平是每一顆心懷悲憫之心的人構建的伊甸園,鮮花和笑語會沖淡所有的罪惡和野心,原罪得到了原諒和寬恕,有愛的心成為了人們的良知,也希望遙遠的明天永遠像今天一樣和平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