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道是無晴卻有晴出處

教育2.06W

意思:説是無晴但是還有晴。“道是無晴卻有晴”出自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其一,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着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少女的口吻,將這種微妙複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意思 道是無晴卻有晴出處

《竹枝詞二首》其一原文

作者: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二首》其一翻譯

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説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竹枝詞二首》其一註釋

⑴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原是巴渝(今重慶一帶)地區的民歌,唱時,以鼓、笛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宛轉動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據以創作新詞。

⑵唱:一作“踏”。

⑶晴:諧音“情”。一作“情”。

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意思 道是無晴卻有晴出處 第2張

《竹枝詞二首》其一賞析

全詩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裏,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江邊楊柳,垂拂青條;江中流水,平如鏡面。這是很美好的環境。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於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敍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

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隱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説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使這個少女聽了,真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後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為句中的“有”、“無”兩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內心又不禁喜悦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竹枝詞二首》其一創作背景

劉禹錫於唐穆宗長慶二年(822)正月至長慶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他非常喜愛民歌《竹枝詞》,於是依調填詞,寫了十一首,分為兩組,這是其中一組二首,作於《竹枝詞九首》之後。可能是詩人前組九首完成後,又重新創作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後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題,故又題為《竹枝詞二首》。

《竹枝詞二首》其一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

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標籤:出處 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