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美食

生活9.88K

導語: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日期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傳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此説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據説,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誰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美食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1、吃粽子

粽子是中國傳統的節慶食物,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作為祭祀祖先、神靈的祭品出現。民間傳説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據説當年屈原投汨羅江後,為了不使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從此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

端午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誰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美食 第2張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3、賽龍舟

賽龍舟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龍舟競渡的習俗與古越人對龍圖騰的原始信仰有關,《漢書》記載:“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象龍子……”《淮南子》中也記載着:“越人以箴刺皮為龍文,所以為尊榮也。”古越人不僅“斷髮文身”以“像龍子”,而且也會在逢年端午這一天,以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伴着擊鼓聲在水面上競渡,以祭龍神。

端午節的特色美食

1、粽子

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

2、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闢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黃酒代替雄黃酒)。也有其它説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農曆五月,江南人稱五黃月。

結語:以上是天氣君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誰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美食”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