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梅雨天氣的預報難點

生活6.51K

導語:在梅雨季節的時候,人們要保存房間的通風換氣,不要處於潮濕環境裏;也要保持衣物的乾燥,避免細菌造成的皮膚瘙癢。最近小編有些朋友想來了解一下梅雨季節為什麼叫梅雨?梅雨天氣的預報難點是什麼?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請大家一定要收下!

梅雨季節為什麼叫梅雨

梅雨季節為什麼叫梅雨 梅雨天氣的預報難點
梅雨季節

由於梅雨發生的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國人稱這種氣候現象為“梅雨”,這段時間也被稱為“梅雨季節”。每年6、7月份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

中國梅雨地區北起黃淮地區,南至湖南、江西浙江三省中北部,西到湖北宜昌,東至上海的長江中下游。

入梅、出梅標準

入梅標準:連續5日平均氣温超過22℃,有4天為雨天才算是入梅。而根據近期上海天氣預報來看,還沒有正式入梅,最低氣温還在16-18度之間。

出梅標準:連續5天氣温超過30℃,並且沒有下雨,則代表已經正式出梅了。

梅雨季節為什麼叫梅雨 梅雨天氣的預報難點 第2張

梅雨

梅雨的預報難點

梅雨是東亞夏季風向北推進的階段性產物。影響梅雨強弱的因素有很多,可以來自於不同關鍵區海洋信號、高原積雪、亞洲季風(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中高緯度環流系統等大氣內外強迫因子的影響,比較直接的是副熱帶高壓和南亞高壓系統。比如,青藏高原積雪具有明顯的季節、年際和年代際變化特徵,是影響亞洲夏季風降水的重要因子之一,並直接影響梅雨期降水。青藏高原積雪與東亞夏季風的關係一直為短期氣候預測實踐所重視,主要結論可以理解為:前期冬、春季高原積雪偏多(偏少),東亞夏季風暴發偏晚(偏早),強度偏弱(偏強),長江流域夏季降水偏多(偏少)。

因此,在預測預報過程當中,有諸多的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便是梅雨預報的難點,而預報員在實踐中比較關注副熱帶高壓和南亞高壓的活動特徵、梅雨環流形勢的建立。但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在梅雨預報預測中,數值預報產品和模式動力統計技術的應用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梅雨季節為什麼叫梅雨 梅雨天氣的預報難點 第3張

梅雨天

中國梅雨在時間尺度上可以有針對性地劃分為梅雨季節、梅雨降水階段、梅雨天氣過程等。因此,國家氣候中心與國家氣象中心在氣候預測與天氣預報的關注點以及技術應用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科學準確的預報需要更為客觀的監測。過去,梅雨監測曾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監測指標的不統一,各地對梅雨現象的理解不同,國家級業務與地方業務不能互動,多時間-空間尺度動態特徵難以體現等。1980年至1981年間,全國曾開展了梅雨監測指標的大討論,但兩年的討論最後也未能在實踐業務中達成統一,最後仍延續着地方梅雨監測指標和國家級5站梅雨監測指標。由於省與省(市)間指標不同、區域不同,加上梅雨在時空上存在變率,難以在相同的平台上統一和會商,從而制約了梅雨研究業務的發展。

氣象部門每年都會組織“涉梅”地區共同開展梅雨天氣形勢的大會商,而其重點即在於提高非典型梅雨的預報準確性。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認為,規範梅雨劃分標準,對促進梅雨學科研究和預報業務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國家級業務單位只需要考慮全國汛期的大形勢,抓住大範圍的雨帶位置,對入(出)梅時間做粗略的預報;而各地區則可以根據具體的天氣情況,做細化的、有側重點的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