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中秋節的歷史發展

生活1.9W

導讀:在我國,慶祝中秋節的方式各種各樣,無論何種方式都寄託了人們對團圓和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中秋節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傳承的傳統文化遺產,也有必要了解一些關於這個節日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中秋節的歷史發展是什麼?以下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內容。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的歷史發展
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來歷一、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最初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就演變成為中秋節。

中秋節來歷二、中秋節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故事最廣為流傳,后羿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一種成仙的藥,他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然後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裏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盼望她能回來團圓。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稱為中秋節。

中秋節來歷三、中秋節由祭祀土地神演變而來。在農耕社會,農作物對於農民至關重要,所以人們經常祭祀土地。在秋季收穫時,農民會祭祀土地神,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因此逐漸演變成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的歷史發展 第2張

 中秋節圖

中秋節的歷史發展

商周

據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古人便有迎寒祭月的儀式。傳説月亮上住着月神,於是就有了對月祈福的活動。

這算是中秋節的雛形了吧。

魏晉

到了魏晉時期,盛行道家思想,凡事都講究“無為”兩個字,特別是那些文人騷客,不愛朝政,有事沒事鑽進山林聚會,於是有了什麼“竹林七賢”,還有曲水流觴的活動。

正因為閒得慌,文人們總覺得要找點事做,於是他們瞅中了天上的月亮,他們發現中秋這夜月亮又大又圓,於是自覺舉行了一種賞月活動。

當然,在當時這還不是一種習俗,算是古人在中秋這天的一種自發覺悟吧。

唐朝

時間來到唐朝,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的空前發展,中秋節也被賦予了更多意義。

詩人們以月為題,創作了大量作品,較為熟知地就有李白寫得《靜夜思》,那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堪稱經典之作,可以説這一首詩是刻在國人骨子裏的。

鑑於中秋節傳播甚廣,在唐代,中秋也被正式認定為一種節日。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的歷史發展 第3張

中秋節圖片

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中秋節的風俗習慣包括賞月、吃月餅、賞桂花、猜燈謎等。其中,賞月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人們會在這個晚上仰望天空,欣賞明亮的月亮,祈求團圓和幸福。吃月餅也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月餅是圓的,象徵着團圓和和諧。在中秋節期間,人們還會賞桂花、猜燈謎等,增添節日的歡樂氣氛。

在中秋節期間,人們還會進行一些特別的活動,如燒斗香、樹中秋、走月亮等。燒斗香是一種古老的祭祀方式,人們會在庭院裏燒香,祈禱神靈保佑一家人的平安和幸福;樹中秋則是將彩燈高高掛在樹枝上,形成璀璨的燈光秀,增添節日的氣氛;走月亮則是年輕女子在月圓之夜漫步於街頭巷尾,祈求幸福和美滿。

此外,中秋節期間還會舉辦一些傳統的文化活動,如中秋詩會、中秋晚會等。這些活動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也為節日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

除了以上的習俗外,不同地區還有各自獨特的慶祝方式。比如,在廣東潮汕地區,人們會用竹篾編織成月亮燈,在燈內點上蠟燭,懸掛在屋檐下;在福建山區,人們會搭起鞦韆,讓年輕人在鞦韆上盪漾,以祈求獲得更多的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