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正月初七吃麪條的寓意

生活2.51W

正月初七是人日,傳説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早晨起來大家都要吃麪條。民間在正月初七吃麪,寓意着用麪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

正月初七吃麪條的由來 正月初七吃麪條的寓意

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羣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羣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正月初七吃麪條的由來 正月初七吃麪條的寓意 第2張

正月初七吃麪條也要喝麪湯

相傳古時有一個善做麪食的麪館,不但味道好,而且拉麪強勁有力,頗有嚼頭,食後耐飢持久,回味無窮,但是吃麪後必須喝湯。有一壯士,自恃脾胃好,只吃面,偏不喝湯,店小二尾隨其後,好言相勸則不從。

沒想到,此人回家後不久,腹痛難忍、上下不通、輾轉反側、氣息奄奄、後悔莫及。這時店小二提着麪湯破門而入,撬開牙齒,頃刻,只聽腸鳴轆轆、胃氣通達,轉危為安。

正月初七吃麪條的由來 正月初七吃麪條的寓意 第3張

用麪湯來搶救重危急症自然是笑談,但“原湯化原食”一説卻不無道理。在民間,吃麪喝湯已成習慣,認為可以幫助消化、助益脾胃、減少積食、提高食慾,這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煮澱粉類食物時,其表面的澱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時,澱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而且麪湯中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也可幫助消化食物。所以,吃麪喝原湯可以幫助減少積食,“原湯化原食”是應當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