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庖丁解牛原文

教育3.14W

翻譯:牛的骨節間有縫隙,刀刃卻薄得沒有厚度。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出自莊子所創作的《庖丁解牛》,這是一則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來説明養生之道的,藉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翻譯 庖丁解牛原文

《庖丁解牛》原文

庖丁解牛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庖丁解牛》翻譯

庖丁給文惠君宰牛,全身與牛接觸,手觸之處,肩頂之處,足踩之處,膝抵之處,牛的皮骨分離的聲音嘩啦啦地響成一片。進刀解牛時嚯嚯有聲,都無不符合音樂的節奏,動作應和着桑林舞曲的節奏,又像是應和經首樂章的節拍。

文惠君説:“啊,妙極了!你的技術怎麼會高超到這個地步?”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説:“我所愛好的是道,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的範圍。我開始宰牛時,所見到的都是整頭的牛。過了三年之後,再看牛就可以看到牛體的結構部件而不是整頭牛了。時至今日,我宰牛時全憑心領神會,而不需要用眼睛看。視覺的作用停止了,而心神還在運行。

我順着牛身天然的生理結構,把刀劈進筋骨相連的大縫隙,再在骨節的空隙處引刀而入,刀刀順着牛體本來的結構去;牛體中經絡筋骨糾結的容易礙刀的地方,我的刀都繞開走而從未碰到過,何況那些巨大的牛骨頭呢!

好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那是他們用蠻力硬割的結果;一般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那是他們硬砍把刀砍斷的。我手頭這把刀都已經用了十九年了,用它宰過的牛也有幾千頭,可是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完好無缺。

牛的骨節間有縫隙,刀刃卻薄得沒有厚度,用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縫隙的骨節,那寬寬綽綽的地方運起刀刃來還有很多餘地呢。所以這把刀用了十九年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

即使如此,每次碰到筋骨盤結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難下手,還是十分警惕,目光盯住那一點,慢慢動手,運在刀上的力氣很輕很小。最後嘩啦一聲,整條牛立刻解體了,就像泥土被堆積在地上一般。然後我提刀站起,環顧四周,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

文惠君説:“妙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領悟到了養生的道理。”

《庖丁解牛》註釋

①庖(páo)丁:名丁的廚工。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

②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稱魏惠王。解牛:宰牛,這裏指把整個牛體開剝分剖。

③倚:靠。

④履:踐踏。

⑤踦(yǐ):支撐,接觸。這裏指用一條腿的膝蓋頂牛。

⑥砉(xū):象聲詞,皮骨相離的聲音。向:通”響“。

⑦奏刀:進刀。騞(huō):象聲詞,形容比砉然更大的進刀解牛聲。

⑧中(zhòng)音:合乎音樂節拍。

⑨桑林:傳説中商湯時的樂曲名。

⑩經首:傳説中堯樂曲《咸池》中的一章。會:指節奏。以上兩句互文,即“乃合於桑林、經首之舞之會”之意。

⑪嘻:讚歎聲。

⑫蓋(hé):通“盍”,何,怎樣。

⑬釋:放下。

⑭好(hào):喜好,愛好。

⑮進:超過。

⑯無非牛:沒有不是完整的牛。一作“無非全牛”。

⑰未嘗見全牛:不曾看見完整的牛。

⑱方今之時:如今。方,當。

⑲神遇:用心神和牛體接觸。神:精神,指思維活動。遇:合,接觸。

⑳官知:這裏指視覺。神欲:指精神活動。

㉑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

㉒批大郤:擊入大的縫隙。批,擊。郤,空隙。

㉓導大窾(kuǎn):順着(骨節間的)空處進刀。

㉔因:依。固然:指牛體本來的結構。

㉕技經:猶言經絡。技,據清俞樾考證,當是“枝”字之誤,指支脈。經,經脈。肯:緊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結處。“技經肯綮之未嘗”為賓語前置句,即“未嘗技經肯綮”。

㉖軱(gū):股部的大骨。

㉗良庖:好廚師。歲:年。更:更換。

㉘割:這裏指生割硬砍。

㉙族:眾,指一般的。

㉚折:用刀折骨。

㉛發:出。硎(xíng):磨刀石。

㉜節:骨節。間(jiàn):間隙。

㉝無厚:沒有厚度,非常薄。

㉞恢恢乎:寬綽的樣子。遊刃:遊動刀刃,指刀在牛體內運轉。餘:寬裕。

㉟族:指筋骨交錯聚結處。

㊱怵(chù)然:警懼的樣子。為戒:為之戒,因為它的緣故而警惕起來。

㊲止:集中在某一點上。

㊳遲:緩。

㊴微:輕。

㊵謋(huò):象聲詞,骨肉離開的聲音。這句後面,有些版本還有“牛不知其死也”一句。

㊶委地:散落在地上。

㊷躊躇:從容自得,十分得意的樣子。滿志:心滿意足。

㊸善:通”繕“,修治。這裏是拭擦的意思。

㊹養生:指養生之道。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翻譯 庖丁解牛原文 第2張

《庖丁解牛》賞析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莊周)創作的寓言故事。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寫庖丁解牛的熟練動作和美妙音響;第二段緊接着寫文惠君的誇讚,從側面烘托庖丁技藝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對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講述了自己達於“道”境的三個階段;第四段寫文惠君聽後領悟了養生的道理。此文在寫作上採用多種手法,結構嚴密,語言生動簡練,體現了莊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點。

《庖丁解牛》創作背景

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這是非常激烈的社會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一次“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滄桑鉅變,社會動亂,民不聊生,身處亂世的人們對人生、對前途充滿了迷茫。

莊子針對人在殘酷現實不能任其本性無拘無束生活、面臨無情摧殘難以盡享天年的現實,被迫隨時隨地悚然驚心地謹慎藏鋒,適時順應,無求遠害,想在複雜的鬥爭的骨節縫中尋找一個空隙,把它作為保全生命的安樂窩,以便在這亂世中游刃有餘地活下去。這篇寓言體現的就是這種心境。

《庖丁解牛》作者介紹

莊子,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漆園吏。家貧,但拒絕楚威王的厚幣禮聘。他繼承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認為萬物起源於“道”,而人的生死只不過是“道”在其發展過程中一個短暫的環節。

其哲學思想達到很高的思維水平,對後世影響很大。其文章縱橫開合,變化無端,並多用寓言故事,想象豐富而奇特,在散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作有《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