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林斷山明竹隱牆全詩賞析

教育4.23K

賞析:上片寫景,下片刻畫人物形象,全詞描繪了一幅夏日雨後的農村小景。詞中所表現的是作者雨後遊賞的歡快、閒適心境。詞人先寫遊賞時所見村景,接着才點明詞中所寫之遊賞和遊賞所見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發自己雨後得新涼的喜悦。

“林斷山明竹隱牆”指的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林斷山明竹隱牆全詩賞析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原文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宋·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翻譯

遠處鬱鬱葱葱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繚亂。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

在鄉村的野外,古城牆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轉瞬已是夕陽。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註釋

⑴鷓鴣天:詞牌名。

⑵林斷山明:樹林斷絕處,山峯顯現出來。

⑶翻空:飛翔在空中。

⑷紅蕖(qú):荷花。

⑸古城:當指黃州古城。

⑹杖藜:拄着藜杖。藜:一種草本植物,這裏指藜木枴杖。

⑺殷勤:勞駕,有勞。

⑻浮生:意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林斷山明竹隱牆全詩賞析 第2張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時蘇軾謫居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已經三年,政治打擊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時感悲涼,產生了隨遇而安的思想。關於這首詞的具體寫作時間,從詞中寫翠竹叢生、鳴蟬四起、紅蕖照水、雨後天涼等來分析,可知它是寫於元豐六年夏末秋初之際。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作者介紹

蘇軾,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

元豐三年(1080)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有《東坡七集》《東坡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