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醉翁亭記第一段的翻譯和原文

教育2.35W

醉翁亭記第一段: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記第二段翻譯: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峯,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裏,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峯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着山峯折繞,沿着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託在酒上。

醉翁亭記第一段翻譯和原文 醉翁亭記第一段的翻譯和原文

《醉翁亭記》註釋

1、環:環繞。

2、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東部。

3、環滁:環繞着滁州城。

4、皆:副詞,都。

5、其:代詞,它,指滁州城。

6、壑(hè):山谷。

7、尤:格外,特別。

8、蔚然:草木繁盛的樣子。

9、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

10、山:名詞作狀語,沿着山路。

11、潺潺(chán):流水聲。

12、釀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釀酒而得名。

13、回:迴環,曲折環繞。

14、峯迴路轉:山勢迴環,路也跟着拐彎。比喻事情經歷挫折失敗後,出現新的轉機。

15、翼然: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

16、然:……的樣子。

17、臨:靠近。

18、於:在。

19、作:建造。

20、名:名詞作動詞,命名。

21、自謂:自稱,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

22、輒(zhé):就,總是。

23、年又最高:年紀又是最大的。

24、號:名詞作動詞,取別號。

25、曰:叫做。

26、意:這裏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後來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7、乎:相當於“於”。

28、得:領會。

29、寓:寄託。

《醉翁亭記》賞析

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遊賞宴飲的樂趣。全詩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寄情山水對快樂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民同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對於官場的一點無奈的思想感情。

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着比較複雜曲折的內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後隱藏着難言的苦衷。

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遊,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

醉翁亭記第一段翻譯和原文 醉翁亭記第一段的翻譯和原文 第2張

《醉翁亭記》創作背景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曆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

被貶官的原因是由於他一向支持韓琦、范仲淹、富弼、呂夷簡等人蔘與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運動,而反對保守的夏竦之流。韓範諸人早在慶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後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一個外甥女張氏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一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

但是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雖然政治開明、風調雨順,但卻不思進取、沉溺於現狀,一些有志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着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悲傷又有一份歡喜。這兩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現在他的作品裏的。

《醉翁亭記》作者介紹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

散文説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