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100字 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50字

教育3.13W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如下:1、商湯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湯得道多助。商朝的湯討伐夏朝的桀,夏朝的桀沒有道義,沒人幫助她,商朝的湯有道義,有很多人幫助他。2、周武王姬發伐商紂,商紂王失道寡助。周武王姬發討伐商朝的紂時,商朝的紂沒有道義,所以沒有人幫他,而姬發恰恰相反。3、秦二世失道寡助,陳勝和吳廣得道多助。,秦二世胡亥沒有道義,沒人幫他,陳勝吳廣有道義,有很多人幫他們。

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100字 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50字

擴展資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於孤立。文章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並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遞進。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作品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100字 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50字 第2張

翻譯

一年之中有利於戰爭的天氣和時間,不像有利於戰爭的地理條件那樣有利,也不像參與戰爭的人民的意志和內部的團結那樣有利。

以三裏為半徑的內城和七裏為半徑的外城被圍攻,但未能取勝。用圍城的辦法圍城,必須有有利的天氣和季節,但不可能取得勝利。這是因為有利的天氣和季節是無法與有利的地理條件相比的。

城牆不低,護城河不深,武器不簡陋,糧食不充足,但由於戰爭條件不利於團結人民,城市被遺棄了。

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100字 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50字 第3張

這就是為什麼説我們不應該依靠我們的領土邊界來安置我們的人民,不應該依靠山川的危險來加強我們的國防,也不應該依靠我們的武器的鋒利來威懾世界。

仁慈的國王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支持,不仁慈的國王得到更少的支持和幫助。支持和幫助他的人太少了,甚至他的兄弟也會背叛他,支持和幫助他的人是如此之多,以至於世上所有的人都會順服他。天下的人民都服從他的條件,反對他寡居的國王,連他的兄弟和肉體都背叛了他,所以國王誰能實行仁政,如果他不打仗,戰爭就會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