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賞牡丹翻譯

教育5.89K

全詩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釋文: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

“唯有牡丹真國色”出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賞牡丹》,全詩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及作者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唯有牡丹真國色全詩及釋文 賞牡丹翻譯

《賞牡丹》翻譯

庭前的芍藥妖嬈豔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淨卻缺少情韻。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賞牡丹》註釋

1、牡丹: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藥,後以木芍藥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唐以後,但在唐前,已見於記載。

2、庭前芍藥:喻指宦官、權貴。芍藥,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毛茛科,初夏開花,形狀與牡丹相似。妖無格:妖嬈美麗,但缺乏標格,格調不高。妖,豔麗、嫵媚。格,品質、格調。

3、芙蕖(qú):荷花的別名。淨:潔淨。情:情趣。

4、國色:傾國傾城之美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貴美豔、儀態萬千。

5、“花開”句:説明唐代觀賞牡丹風氣極盛。動,震動,轟動。

《賞牡丹》賞析

此詩描繪了唐朝慣有的觀賞牡丹的習俗。前二句以芍藥“妖無格”和芙蕖“淨少情”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使牡丹兼具妖、淨、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後二句則以“花開時節動京城”之句,來表現人們傾城而出觀賞牡丹的熱鬧景象,以此讚頌牡丹為人賞愛的傾國之色。

全詩用擬人對比和抑彼揚此的藝術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國色”的花界地位,真實地表現了當年牡丹花盛開引起京城轟動效應的情景,藴含了詩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唯有牡丹真國色全詩及釋文 賞牡丹翻譯 第2張

《賞牡丹》創作背景

牡丹是中國特產的名花,春末開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時始從汾晉(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於京城,玄宗時猶視為珍品。此詩即寫唐人賞牡丹的盛況。

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與地點,由陶敏、陶紅雨校注的《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根據詩中用李正封“國色”之語推測此詩為大和二年(828)至五年(831)作者在長安所作。

瞿蜕園的《劉禹錫集箋證》認為,此詩作於唐大和年間作者重入長安之時。

高志忠的《劉禹錫詩編年校注》認為,此詩與《渾侍中宅牡丹》作於同時。

吳鋼、張天池《劉禹錫詩文選注》疑此詩為永貞革新時所作。

《賞牡丹》作者介紹

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

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