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生活 > 

未成年犯罪呈上升趨勢

生活3.01W

邯鄲初中生遇害案,持續受到輿論高度關注。目前,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全社會都在等待處罰結果。

與此同時,一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被曝光,如廣東陽山縣一名13歲男孩性侵8歲女童等。其中一些案件並非發生於近期,卻都因邯鄲初中生遇害案而被重新聚焦:施暴者均是未成年人,人們關心他們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懲罰和矯治。

3月1日,最高檢就通報表示,近年來,從全國總體情況看,未成年人犯罪仍呈上升趨勢,凸顯了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緊迫性。

在最高檢這次通報中,還有這樣的表態:檢察機關堅持依法懲戒和教育挽救相結合,對涉罪未成年人寬容不縱容。

邯鄲初中生遇害案聚焦 未成年犯罪呈上升趨勢

從事實上看,即便法律有對未成年人從寬、慎行的大原則,但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已開始趨向嚴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經將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由14週歲降至12週歲。

而邯鄲發生的案件,由於涉案未成年人均超過了12歲,由此也被寄予了刑事責任年齡下調後“首案”的期待。

矯治教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各項社會機制,也應加速建立。比如,2021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出了專門教育、矯治教育等內容,並明確了包括政府、學校、家庭等主體在預防犯罪教育、干預等方面的責任。

但現實中,很多矯治機構和規章流程並沒有完整建立。比如,在廣東陽山的性侵案裏,13歲男孩距離事發不到一個月又回校繼續上課,後來在輿論的關注下才被送至專門學校進行訓誡教育。

這事實上説明,對罪錯少年如何矯治,當地並無具體、清晰的操作模式,因此表現出某種隨意性。相信這並非孤例。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已近三年,但無論是相關機制抑或各項措施,仍有待完善。

邯鄲初中生遇害案聚焦 未成年犯罪呈上升趨勢 第2張

學校教育要把防止霸凌擺到重要位置。在邯鄲初中生遇害案中,當事學校曾表示未發現校園霸凌,這可能是一種失察。現實中不少校園霸凌都遊離於學校視野之外,都沒能及時干預。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就曾印發《關於防止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明確各地要建立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時報告制度。

作為監護人的父母,依法對未成年人負有撫養、教育、管理責任,因孩子給他人造成損害的,需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因為未成年人的特殊狀態——年齡尚幼、無完全行為能力,也讓處理未成年人犯罪格外棘手和複雜:他們需要嚴懲,也需要拯救;需要打擊,也需要教育。正因為如此,防止未成年人犯罪,也對法律、社會、學校、家庭等各個單元的協調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需要正視未成年人犯罪,並深入討論系統性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