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唐翁獵虎的文言文翻譯

教育3.14W

唐翁獵虎文言文翻譯: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旌德縣出現了老虎。不到幾個月,傍晚出城的老百姓被老虎吃了十幾個。過往的客商有幾撥因為貪圖趕路,黎明時分也被老虎傷了許多人。當時,紀曉嵐的一個同族哥哥任知縣,曾幾次招集本地的獵户搜尋老虎,結果,獵户也被吃了幾人。當地一個人建議:“咱們去請徽州的唐打獵吧!除非他來了,不能消弭這場禍患!” 紀曉嵐的同族哥哥就問:“唐打獵是什麼人?有這本事麼?” 那人説:“肯定行!”説着講了一個故事。大概是明代,徽州(現在的安徽歙縣。)有一個姓唐的人,剛剛結婚不幾天,一天進山被老虎吃了。他的老婆很傷心,孩子生了後,專門向天禱告:“你長大後,如果不能殺虎,就不是我的兒子!後代子孫如果不能殺虎,也都不能算是我的子孫!”從此後,唐氏世世代代都以擅長獵虎絕技,聞名當地。紀曉嵐的同族哥哥聽後,與眾人商議,很多人都知道唐打獵,贊同這個建議。於是,第二天,衙門裏便派人帶着禮金專程去請唐打獵。過了幾天,派去的人回來了,説:“唐家專門挑選了兩位技藝最好的人,已經在路上了,很快就到。”

到了之後,眾人一看,卻很是失望。原來唐家派來的是這麼兩個人:一個身形瘦小的老翁,頭髮鬍子全白了,説話的時候還不時咯咯咳嗽,似乎隨時都可能摔倒地上,再也起不來;另一個是十六七歲的大男孩兒,看樣子根本沒有力氣。 眾人無法可想,唐家既然派了人來跑了這麼遠的路,那就先安頓下吧。 這時,老翁忽然走上前來,半跪説:“不必忙乎。聽説那隻老虎在離城不到五里的地方,先去把它抓回來,再吃飯不遲!” 紀曉嵐的同族哥哥客氣了幾句,派人領着他們去尋找老虎呆的地方。時值正午。縣衙來的人領到山谷口,就不敢再往裏邊走了。老翁一看,微微一笑:“有我在,你們還怕什麼?”眾人只好硬着頭皮再往前走。走到峽谷深處,已經有幾個人渾身哆嗦,不願再走了。老翁看看大男孩兒,説:“看情形,這個畜生好像還在睡覺,你把它叫醒。” 大男孩兒張口模仿老虎的嘯聲,聲震林木,落葉紛紛。不一會兒,老虎果然從林中出來。眾人嚇得紛紛後退,大男孩兒也退後十幾步,然後遠遠站定。留下老翁站在原地。老虎發覺眼前有人,停了停,猛然徑直向老翁撲來!老翁手裏攥着一把長約八九寸、寬四五寸的短小斧頭,覷定撲來的老虎,奮起右臂,屹立不動。老虎半空裏撲到,老翁側頭避過虎勢。眨眼間,老虎從頭頂越過,落地已經血流一片,顫動幾下,就不動了。眾人跑來,確信老虎真的死掉了,紛紛去看。這才發現:老虎的身子,從下頜、肚子到尾巴,一條長長的裂痕,早讓老翁的斧頭破成了兩片!此時,眾人才發覺老翁不是凡人,紛紛上前施禮請教。

老翁説自己為了這一招,光臂力就練了十年。別人用掃帚在他的眼前揮過,他的眼睛不會眨一下;他的胳膊平舉時,可以讓幾個壯漢向下拉,壯漢們懸着身子使勁晃,老翁的胳膊卻一動不動。

唐翁獵虎文言文翻譯 唐翁獵虎的文言文翻譯

  《唐翁獵虎》原文

族兄中涵知旌德縣時,近城有虎暴,傷獵户數人,不能捕。邑人請曰:非聘徽州唐打獵,不能除此患也。(休寧戴東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於虎,其婦後生一子,祝之曰:“爾不能殺虎,非我子也。後世子孫,如不能殺虎,亦皆非我子孫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乃遣吏持幣往,歸報唐氏選藝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則一老翁,鬚髮皓然,時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滿,半跪啟曰:聞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賜食未晚也。遂命役導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爾尚畏耶?入谷將半,老翁顧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嘯聲,果自林中出,徑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縱八九寸,橫半之,奮臂屹立,虎撲至,側首讓之,虎自頂上躍過,已血流仆地。視之,自頷下至尾閭,皆觸斧裂矣。乃厚贈遣之。

老翁自言煉臂十年,煉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掃之不瞬,其臂使壯夫攀之,懸身下縋不能動,莊子曰:習伏眾,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信夫!

  《唐翁獵虎》註釋

1、中涵:即紀中涵,當地的縣令。

2、知:主持。

3、旌(jīng)德縣:今在安徽省。

4、唐打獵:姓唐的獵户。(休寧戴東原曰 :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於虎,其婦後生一子,祝之曰:“爾不能殺虎,非我子也。後世子孫,如不能殺虎,亦皆非我子孫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

5、咯咯(kǎkǎ):咳嗽的聲音。

6、哂(shěn):微笑,譏笑。

7、僕:通撲,撲倒。

8、頷(hàn):下巴。

9、尾閭:尾巴根部。

10、瞬:眼睛轉動。

11、縋:把人或物由上往下放。

12、勵文恪(kè):即勵杜納。“文恪”是他的諡號

13、謬(miù):欺詐。

唐翁獵虎文言文翻譯 唐翁獵虎的文言文翻譯 第2張

  《唐翁獵虎》賞析

《唐翁獵虎》記載的當屬奇異之事。一奇在:官府出面組織獵户圍捕,只“傷獵户數人”,而一翁一童出面馬到功成;二奇在:老翁“鬚髮皓然,時咯咯作嗽”,顯然年老體衰;“一童子十六七耳”,年淺藝未必精。然配合默契,虎患頃刻即除。三奇在文章雖短小,容量卻驚人,且情節設置巧妙,跌蕩起伏,搖曳生姿。寥寥417個字,包含了兩個故事:一是先人傷於虎,親人為報此仇輩輩苦練殺虎絕技。二是縣令請唐打獵誅虎。於質樸流利的語言中,結構的精巧可見一斑。先層層鋪墊,縣中獵户奈何老虎不得,邑人推薦“非聘徽州唐打獵,不能除此患也。”名氣之大可見一斑;後欲揚先抑,一老一少因邀而至,令人惴惴,及至山中誅虎,不但不避虎鋒芒,反由童子將其喚醒,老者不閃不避,手起虎斃。結尾,再用老翁自述和引用《莊子》言,用對比手法,渲染了故事的奇異色彩。

  《唐翁獵虎》創作背景

本文選自《閲微草堂筆記·槐酉雜記》,這部書是筆記體小説集,記載了很多鬼怪神異故事,題材廣泛,文筆質樸流利。 《閲微草堂筆記》為清朝短篇志怪小説,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年間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以筆記型式所編寫成的。在時間上,主要搜輯當時代前後的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之流傳的鄉野怪譚,或則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在空間地域上,範圍則遍及全中國遠至烏魯木齊、伊寧,南至滇黔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