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破窗效應理論由來是什麼

教育2.1W

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那麼破窗效應理論由來是什麼呢?

破窗效應理論由來是什麼

1、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記錄設備都還沒陳設好,停在紐約布朗克斯的跑車就已經出現第一組“破壞者”,並且想私吞這輛跑車。爸爸吩咐媽媽清理車廂,自己則動手拆電瓶,不忘提醒兒子查看置物箱。

2、來來往往的不論開車或行走的路人,都停下來在這個拆除大賽中搶走車子上任何值錢的東西。緊接着重頭戲來了,一位“破壞者”在有系統地拆卸後,成功扒走這輛置於紐約的跑車。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人們路過、開車經過它,看着它,整整一個星期,竟然沒有任何人對它“下手”。

3、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户玻璃,而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户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以上就是對於破窗效應理論由來是什麼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