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長恨歌》原文(節選)

教育1.86W

翻譯為: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覺睡到太陽高高升起。君王深戀兒女情温柔鄉,從此再也不早朝。春宵:新婚之夜。此句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在這首長篇敍事詩裏,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敍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敍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翻譯 《長恨歌》原文(節選)

《長恨歌》(節選)原文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粧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長恨歌》節選翻譯

唐明皇偏好美色,當上皇帝后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美女,卻都是一無所獲。

楊家有個女兒剛剛長大,十分嬌豔,養在深閨中,外人不知她美麗絕倫。

天生麗質、傾國傾城讓她很難埋沒世間,果然沒多久便成為了唐明皇身邊的一個妃嬪。

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宮中的其他妃嬪都失去了擦脂抹粉的魅力。

春寒料峭時,皇上賜她到華清池沐浴,温潤的泉水洗滌着凝脂一般的肌膚。

侍女攙扶她,如出水芙蓉軟弱娉婷,由此開始得到皇帝恩寵。

鬢髮如雲顏臉似花,頭戴着金步搖。温暖的芙蓉帳裏,與皇上共度春宵。

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覺睡到太陽高高升起。君王深戀兒女情温柔鄉,從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歡侍君飲,忙得沒有閒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遊,晚上夜夜侍寢。

後宮中妃嬪不下三千人,卻只有她獨享皇帝的恩寵。

金屋中梳粧打扮,夜夜撒嬌不離君王;玉樓上酒酣宴罷,醉意更添幾許風韻。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楊家門楣光耀令人羨慕。

於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變了心意,變成重女輕男。

驪山上華清宮內玉宇瓊樓高聳入雲,清風過處仙樂飄向四面八方。

輕歌曼舞多合拍,管絃旋律盡傳神,君王終日觀看,卻百看不厭。

《長恨歌》註釋(節選)

1、漢皇:原指漢武帝劉徹。此處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學創作常以漢稱唐。

2、重色:愛好女色。傾國:絕色女子。

2、御宇:駕御宇內,即統治天下。

3、楊家有女:蜀州司户楊玄琰,有女楊玉環,自幼由叔父楊玄珪撫養,十七歲(開元二十三年)被冊封為玄宗之子壽王李瑁之妃。二十七歲被玄宗冊封為貴妃。

4、麗質:美麗的姿質。

6、六宮粉黛:指宮中所有嬪妃。粉黛:粉黛本為女性化粧用品,粉以抹臉,黛以描眉。此代指六宮中的女性。無顏色:意謂相形之下,都失去了美好的姿容。

7、華清池:即華清池温泉,在今西安市臨潼區南的驪山下。唐貞觀十八年建湯泉宮,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宮,天寶六載擴建後改名華清宮。唐玄宗每年冬、春季都到此居住。

8、凝脂:形容皮膚白嫩滋潤,猶如凝固的脂肪。

9、侍兒:宮女。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翻譯 《長恨歌》原文(節選) 第2張

10、新承恩澤:剛得到皇帝的寵幸。

11、雲鬢:形容女子鬢髮盛美如雲。

12、金步搖:一種金首飾,用金銀絲盤成花之形狀,上面綴着垂珠之類,插於髮鬢,走路時搖曳生姿。

13、芙蓉帳:繡着蓮花的帳子。形容帳之精美。

14、春宵:春日良宵。

15、苦短:太短。

16、日高起:太陽已經升起老高。

17、早朝:古代皇帝在黎明時接受朝見和處理政事。

18、列土:分封土地。

19、可憐:可愛,值得羨慕。

20、驪宮:驪山華清宮。驪山在今陝西臨潼。

21、凝絲竹:指絃樂器和管樂器伴奏出舒緩的旋律。

《長恨歌》(節選)賞析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裏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敍、抒寫出來,而是通過詩人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詩歌開卷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看來很尋常,好像故事原就應該從這裏寫起,不需要作者花什麼心思似的,事實上這七個字含量極大,是全篇綱領,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着全詩。緊接着,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敍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進宮後因有色而得寵,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覆渲染唐玄宗得貴妃以後在宮中如何縱慾,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湎於歌舞酒色之中。所有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

《長恨歌》創作背景

《長恨歌》白居易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806),當時詩人正在盩厔縣(今陝西周至)任縣尉。這首詩是作者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

《長恨歌》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